“八荣八耻”为儿童素质教育注入了活力
发布日期:2006-06-12 07:59:41  点击次数:925 对本内容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网络中心
2006-06-09

10:22:38 杨纪宁

  在我国,素质教育一直是人民大众所关心的重要话题,大家都在喊,但冷酷的社会现实一次次教育着人民,

“青歌赛选手不识国旗”让余秋雨发出“这个答案让人痛苦”的无可奈何之言。专家的目光是敏锐的,但喊出来的声音是微弱的。有人这样描

述我国当前的教育:偷偷摸摸的应试教育,四不象的素质教育。

  人类社会发展的形势需要我国素质教育应该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高尚的情操,渊博的学识,礼貌周到的言谈举止,健康的身心,与时俱进的能力。

  即得利益者们享受惯了为了适应选拔考试而进

行的应试教育带给他们个人的好处,因而不会轻易放弃到手的好处,这导致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缓慢,使小学以上的青少年不会再有机会接受素

质教育。大多数家长并不明白素质教育到底包含了哪些明确的有益的成分,依然沉浸在对孩子们考试分数的幻想中,直到孩子大学毕业后面对

激烈的竞争环境,不能够表现出足够的自信和应对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欠缺所造成的后果,但遗憾地是家长们仍然不能从中醒悟。



  胡锦涛同志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儿童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社会主义荣辱观论述了“培养什

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今后一个时期,以“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主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素

质教育系列活动将成为必然。开展这些活动,使儿童在自主参与、自我教育、亲子、师生互动过程中领悟“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弘扬真善

美,鞭挞假恶丑,争做弘扬正气的小主人。

  要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切实提高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重要性的认识。“八荣八耻”的道德观,对人在新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深刻

的科学性。

  儿童的成长不能够再单凭依靠过去那种拙劣的“填鸭”式方法来助力。事实证明,让孩子大段背诵古今诗词的做法是

缺乏理性的,这种做法除了满足一些家长的虚荣心理外,不会再取得其他更好的实际效果。孩子的智慧需要用社会实践来启迪,努力创造“知

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社会环境,依据孩子的好玩、爱动的天性,把他们的兴趣融入生动活泼的、具有鲜明的荣辱观的现实生活事件中,

让他们在快乐中得到教育,真正体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在兴奋中促进身心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

义的人生观,提高乐观自信、善良友爱、坚强意志、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让孩子有条件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角。

  以“八荣八

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形势下我们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

经济基础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基础之上的,这就决定了它的根本属性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加强未成年人的思

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儿童的素质教育又是基础,每个成年人都应认识到自己的使命是光荣的,责任是重大的。为了祖国

的明天,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献出您的爱心吧!
【返回主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