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举:除纯民办学校外,全部实施就近入 学
发布日期:2006-05-10 07:45:04  点击次数:1136 对本内容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网络中心
2006年05月09日 09:38:23 杭州网

国有民办明年关停并转

  本报记者如上所报道的杭城择校热,年年引来毁

誉参半的议论,而持续多年的上海择校热今年出现了新变化,从今年起,上海市所有的公办转制学校(即我们俗称的国有民办学校)将和公办

学校一样,按照就近原则招收户籍对口的学生。

  同时,上海将在2007年年底前,对所有“公办转制”学校完成“关、停、并、转

”。从某种意义上说,将有一批“公办转制”学校被召回。

  据记者了解,家长们对此也是有喜有忧:那些原本捧着钱、排着队的

家长们突然发现国有民办“此路不通”;而“喜从天降”,可以轻松就近入学的家长和孩子,自然是乐不可支,但他们也担心这些学校回归公

办后,教学质量、教学理念是否会有所改变。

此项改革只做不说

  目前的“公办转制”学校,基本上诞生于上世纪90年

代中后期。当时,正值城市中小学入学高峰,而政府为了弥补公用事业经费投入的不足,就允许一些公办学校转制,其收费高于公办学校,每

位学生每学期缴纳的费用在1500元左右;同时,教育部门给予其一定优惠政策,扶持其发展,比如它的师资、教学管理都纳入政府教育部门,

所以又比纯民办学校有较多优势。

  据上海市教委新闻发言人介绍,要求“公办转制”学校进行“关、停、并、转”,最主要的目

的是为了明晰产权,由于涉及的学校情况复杂,所以目前此事正在“不说只做”的阶段。

召回后政府投入要逐年增加

  

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的一所9年一贯制学校,今年已经回到公办学校队伍中。从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学生每学期所需缴纳的费用将从原先

的1500元左右下降到100多元。

  而同时,政府的投入则需要逐年增加。据该校负责人介绍,由于上海静安区在公办转制学校的经

费投入上历年采用“政府补贴+学校收入”的模式,如今学校转为公办,“学校收入”这一块取消了,则由政府全额拨款来弥补。

 

 据悉,目前上海静安区七一中学、静安小学、时代中学等已经或计划转为公办学校。

民办教育开始公私分明

  目前,

国内不少城市的民办小学、民办初中生存发展境遇并不乐观,每年都有民办学校倒闭或被收购。

  而许多业界人士认为,阻碍民办

学校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公办转制”学校对优质资源的垄断。如果真能“公”“私”分明,那真是为民办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



  现在,上海数十所的“国有民办”学校,究竟有多少会改姓“民”?

  据业内人士透露,从去年起,上海市先后有几

所公办转制学校被国内知名集团收购,目前学校在实行了董事会负责制后,日常教学管理没有改变。但他们也担心,在学校“姓氏”的问题上

,可能教育行政部门比学校的决定权更大。
【返回主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