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先生《随想录》的文化意义
——校文学社第二次讲座侧记
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先生于10月17日19点06分逝世后,我校文学社一直在做纪念工作。继指导教师沈华老师写《永远的萧珊和巴金》和《怀念小狗包弟》后,11月30日下午第四节课和12月1日中午12点10分—12点50分,《文澜》责任编辑、文学社指导教师周仁爱老师分两个时段做了题为“巴金在当代中国的文化意义”的讲座。
周老师以丰富的图片和影像资料,从“巴金”笔名的由来、巴老生平主要经历开始,结合老人晚年创作的《随想录》,介绍了巴金在新时期初对于“文革”这场民族浩劫的深切反思,高度评价了巴金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在改革开放初期给予人民的道德热忱和深沉关注,让同学们体会到巴金先生作为“五四”之子所怀抱的深厚人道主义思想;并且把他与同时代的顾准、林昭等思想先驱对比,指出时代给予巴金的遗憾。最后周老师勉励同学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条件,学好巴金说真话的精神。
据悉,该社的《文澜》2005年第一期将在本周内印刷出版,在下周分发到老师和同学手中。校文学社也将在近期推出世界优秀电影展,让同学通过观看奥斯卡获奖类影片,学习电影理论,在影视文学的熏陶中走出文学创作的一条新路子,以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目前,该社正积极组织编辑第二期《文澜》稿件,敬请全校老师和同学投稿到校文学社信箱:wenxue@hzxjhs.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