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赤子心 悠悠报国情——听秦文波先生报告有感
发布日期:2005-11-21 16:16:59  点击次数:2519 对本内容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网络中心
编者按:我国“神舟”一号到六号飞船成功发

射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副总指挥、副总设计师、上海航天局局长助理、研究员秦文波先生,于11月13

日晚,走进我们文澜中学,给我校师生和部分公众做了精彩的演讲与对话。我校莘莘学子,听完报告后,感佩不已,以自己细腻婉转的笔触,

真切地把自己的听后感想,诉诸文字,表达出他们作为年轻一代对于祖国的真诚热爱。所以,我们集中“文澜”文学社的部分同学优秀作品,

编辑成以下文字,与广大师生共飨。(周仁爱)

       追求“完美”————记《“神六”完美的飞行》讲座


初二(1)班 章晨烨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9时07分,加加林驾驶着“东方”1号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起飞;当加加林飞上太空

时,中国的第一枚火箭试射成功。1969年 7月21日2时56分,阿姆斯特朗向月球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当美国人登上月球时后9个月,中国成

功发射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人的第二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六号升空了,带着中

国人的骄傲飞向了蔚蓝广袤的天空……
  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是我们每个人所期盼的,有幸的是我们文澜中学的学子们能听到“神舟”

飞船副总指挥副总设计师秦文波叔叔在我校的讲座。他是一个对航天事业非常执着的人,在这以前几乎没有人可以确定中国未来航天的发展,

但秦叔叔他们对此有着自己美好的追求。正是他们这种对理想的坚定与自信,使他们完成了在别人看来不可能的任务,站到了世界航天史的前

沿。在秦叔叔的言语中我们可以读出未来航天的希望,淡淡的却有着强大的力量,好似大家一起编织的一个梦,一个关于未来航天的憧憬。


  不一会儿,秦叔叔就饶有兴致地和我们这帮初中生聊起了神舟背后的故事,从飞船的外型、结构、能量到宇航服、宇航员的食物、娱

乐甚至是如厕问题…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秦叔叔讲得也来劲。他恨不能一次全部都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当大家问到这次飞行的遗憾

时,秦叔叔笑着说这是次完美的旅行,无论从减振、吸振、降吸噪音、飞船的运行和返回,还是飞船里的镜头都很完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返回舱在返回时的着陆是直立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次飞行的无懈可击。说起这些,秦叔叔显得特别的自豪和兴奋。
  虽然这是

中国的第二艘载人飞船,因为之前的“神舟五号”飞船已经实现了炎黄子孙千年飞天梦,神舟六号上天也许不再具有当年的轰动效应,但是“

神舟六号”飞船载人毕竟与“神舟五号”飞船载人有着较大的区别,它的意义和风险程度均大不一样。“神舟六号”的意义在于:它使得今后

的航天员出舱、建立小型空间站和天地往返系统,进行空间飞行器之间的对接和分离,实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等,都得到了稳步推进。听

了秦叔叔的介绍,我们对神舟有了更深的了解。
  接着,是轮到我们学生提问的时间,大家都提起了笔,只见桌上的小纸条越堆越高,

看来大家都还意犹未尽。有一位同学问了这样一个问题:“秦叔叔,你中学时代逃过课吗?有没有不及格过呢?是否一直是班干部啊?”一听

这问题,大家都笑了,秦叔叔也是。他先绕了些许圈子,然后坦然地说没有过,并且一直担任班长的职务。他觉得正是那时的学习和工作经验

,才奠定了今天取得的成就地基础。他还特别强调学习不能偏科,每一门学科对于今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希望我们也能够积极地投

入到航天事业中去。
  看吧,他已经在我们这儿招兵买马了。
  在愉快的气氛中我们结束了关于追求“完美”的探讨,正是秦叔

叔他们这种对“完美”的不懈追求激励着我们向着自己的理想奋勇拼搏。

              “神六”精神——指引着

我们前进

初二(6)班 单臻
  11月13日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副总指挥、副总设计师秦文波来到我们文澜中学,给600

多名师生和家长做了一次精彩的演讲——《神六:完美的飞行》。
当39岁的英气勃发的秦文波叔叔出现在文澜中学三楼报告厅时,立即引

起了同学们的欢迎和崇敬。秦文波在1993年中国启动航天工程时,就担任了八院神舟飞船研制工作的调度员,1999年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领

域里最年轻的副总指挥。他的精彩的介绍、亲切友好的态度以及大家对“神六”的关注和兴趣使整个气氛十分活跃。
  他除了和我们谈

起中国航天事业的历程和“神六”发射过程之外,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鼓励我们打好扎实基础,努力学习,从小培养航天兴趣,为我国将来的

航天事业献身,为祖国的将来贡献自己。
  这些年,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迅速:从1966年提出载人航天设想,到“863”计划、“921”

工程,再到“神六”发射成功,最后还有我们的太空行走和“登月计划”……这一切,不仅是中华民族崛起的骄傲,更是凝聚了无数位像秦文

波一样的科学家们长时间的不懈研究和努力才有的辉煌成就!
  “神六”的发射不仅证明了我们中国的发展,也使中国跻身于世界航天

水平前列。但是我们也看到我国距离美国、俄罗斯还有一定的距离,这需要我们去努力,需要一代又一代富有献身科学的可贵精神的科学家们

的探究和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航天事业蒸蒸日上,更上一层!
  他们不愧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我们作为下一代为他们而

骄傲!
  其实每一行每一业都需要我们去奋斗,去努力,像“神六”的科学家们一样坚持不懈,勇于献身,为国争光,为整个民族争光

!我们要将“神六”精神带到生活学习工作中去,积极探索,争取优异的成绩,为中国的辉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神六”精神需

要我们去学习,需要我们去延续,需要我们去开创。它指引着我们开创更好的未来,为祖国增光添彩!

             

     榜样的力量
初一(1)班 阮琦
  零星的小雨刚刚打湿了地面,沐浴着我们的菁菁校园。11月13日晚,雨点忽

然不骄气了,回到了天空,月儿匆匆地从云朵里露出笑脸。应《钱江晚报》和省社科联联合主办的“人文大讲堂”节目组的邀请,39岁的中国

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副总指挥、副总设计师秦文波先生特意从上海赶来,与我们师生和社会公众侃一侃“神六”幕后的故事。我们文澜中学

的师生和每一位前来听讲座的人,都把自己的激动融化在了清新的空气里。
  听秦副总指挥说,小时候他生活在江苏无锡的小村庄里,

家境不是很富有,但是很荣幸的是他有了读书的机会。想一想吧,“小村庄,大伟人”这句话真是概括了艰苦朴素的人发愤后的成功。
 

 在1993年中国启动航天工程时,他就担任了八院神舟飞船研制工作的调度员。他当时非常高兴,所以干劲十足。我想,或许是秦先生的奋发

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或许是他的孜孜不倦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才使他有了更大的进步。
  瞧!1999年,33岁的他被任命为载人飞船

系统副总指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领域里最年轻的副总指挥,并多次受到当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以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副总指挥的工作总是很辛苦的,但秦先生还是挤时间去充一充电。2004年3月,他开始在上海交大攻读热控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我心里不

禁暗暗地佩服。“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谚语,真真切切地在秦副总指挥身上体现出来了。Give me an example.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秦副总指挥还告诉我们,他小时候学习从来不偏科,都是认认真真地学好每一门课。因为他觉得每门课都有用,都对自己有帮助。他说的话字

字印在我心上。也就是说,现在的我要好好学习,打好基础,长大才能成才啊!
  神州7、8、9…号火箭——原来觉得这永远不会跟自己

有关系,可是听了秦副总指挥的讲话,突然心中为之一颤,有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其实只要有了对航天的理想,奋发向前,说不定将来就

能像秦先生一样成就一番大事业。
  所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此言不虚。秦副总指挥今天让我们对祖国的航天事业生发了浓厚的兴

趣,让我们对未来有了美好憧憬和向往,让我们增强了对学习的热爱之情,增加了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我想,这应该是我听这次讲座

最大的收获吧。

                在“神六”背后……
初一(3)班 许梦奇
  每一个收获的

背后都会有更多的努力,每一个光辉的背后都会有更多的汗水。
——题记


  “啪,啪,啪。”掌声雷鸣般地响起,我们学校迎来了“神六”的副总指挥秦文波叔叔。看他光彩照人的样子,我心里不由地想:做

个科学家真舒服,工作时全民观注,到哪里都有鲜花和掌声。可是听完他的工作经历与“神六”复杂却有序的工作情况后,我彻底改变了自己

的想法,真正认识到鲜花与掌声背后他们辛勤的付出。
  报告在同学们期盼的目光中开始了。秦叔叔有条不紊地讲着航天知识,如同在

讲一个童话故事般轻松,让我不得不折服于他对航天事业的娴熟和热忱。渐渐地,我们这些听众已经沉醉于秦叔叔所介绍的我国航天计划中了

。甚至,我们并不知道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描绘这么伟大的航天工程的。也许是由于他对工作太投入时的那种自然对我们的影响,也许是我们

确实听得认真投入。总之,我们那时的心似乎早已与祖国的“神六”一起翱翔在浩瀚的太空中,正在欣赏美丽的宇宙风光。是的,中国人做到

了!我为祖国自豪,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这也许是秦叔叔所有回答中最令我感动的一句话:“我们

每天几乎没有休息,几百个现场操作人员和各个着陆点的工作人员都不停地工作着。”是的,也许作为观众的我们,仅仅只是看到了“神六”

登天时的光辉,可是我们是否想过“神六”背后的工作人员的辛苦与不易。在航天员们畅游在宇宙中时,其实我们也能想到,这时,也许在陆

地上,或许在海洋中,有几百个,甚至几千个人,为了这个伟大的工程,为了祖国母亲的“飞天之梦”,也为了祖国的科学航天事业,更为了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与荣誉,怀着他们爱国的心,团结在一起,昼夜不分地工作着。他们是伟大的幕后英雄,他们永远是那么任劳任怨,永远

是那么默默无闻地在奉献。
  这次的“神六讲座”,不仅给了我知识的雨露,更给予了我心灵上的启迪,它让我发现了祖国的伟大,科

学航天的伟大,更让我明白了团结的力量,明白了辉煌背后的汗水,成功背后的付出。
【返回主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