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专题解剖杭州“新中考”
发布日期:2005-11-01 10:28:47  点击次数:1138 对本内容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网络中心
新中考,家长们的关注很热切

今日早报 2005-10-31 张文



早报讯一场新中考改革,引来考生、家长期待眼神无数,记者了解到,目前各个中学里具体操作细则还在最后的制定过程中

,预计在11月份各个初中学校都将出台最新的综合素质评测实施细则。昨天上午,“早报成长学校”第三讲《新中考新变化新对策》,引来家

长们最热切的关注,下城区教育局副局长黄伟、青春中学校长赵婷婷、杭十五中校长计国勇,分别有所侧重地解析了新中考政策,并一一回答

了家长提问。

评价体系从惟“分数”向“综合”转变

明年是杭州市新课改实施以后的第一次新中考,不光家长关切

,城区教育局也相当关注。下城区教育局副局长黄伟说,考试的选拔功能是客观存在的,目前还不能改变这一目的。课改已经实施了多年,中

考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的前置条件、学业考试难度系数下降,都体现了一脉相承的延续性, “家长们要明白一

点,明年新中考的改变并不是一个突然的变化,而是有深厚背景的稳定推进。”

他说,新中考综合素质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全

面性发展,“新课改要求实现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评价目标,过去中考高考矛盾尖锐,就在于评价还停留在知识技能

这一维的考核上,这是跟不上要求的。”

一维与三维的评价很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终结性或书面的评价,后者更注重过程的评

价,“综合评语、等级评定、特长加分,三部分的构成有了定量和定性的结合,这样对一个人的认识很全面。孩子原来只是教育上的接受者和

被评定者,现在他们本身就是一个评定者,他们应该和教师一起成为评价双方,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和对自我的判断,这也可以改变一代中学

的风貌。”

为确保公正性就需要一定的制度去保障,“班级评定、学校把关、城区教育局将特别成立评定委员会,并建立有关公

示制度、举报制度。教育要向前走,需要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认可。”

新中考分数仍然很重要

“教育就是培养习

惯,就是为孩子的今后准备些什么。”青春中学校长赵婷婷说,从三年前的新课改开始实施,就预料到中考也要进行相应调整,“家长要关注

课程本身,看新课程会提出哪些新的理念,知识是会忘记的,能力的培养是一辈子的。像哈佛等名校选拔学生时,不光看学习成绩,更要考察

中学时在校的表现;在加拿大,高中升大学,40%是看高考成绩,60%看在中学的表现。”

“新中考的改革并不是革命性的变化,

而是完善中考,综合素质的评价并不意味着分数不重要了,而是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沟通能力、创造能力、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团队合

作能力、适应能力,从单纯的知识灌输转移到人的发展。”

从学校层面来说,教师会得到相应的培训,并为学生多创造一些平台

,特别是对在前两年没有很好展示自己的初三学生,同时还就综合素质进行一些过程性的指导和记录。“学生要知道评价的标准,尤其要注意

到一些底线、警戒性,比如明确规定的不能作弊、遵守学校规章秩序等,同时还要制定一个相应的努力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态度,并学会与同学

、老师间的沟通,因为会进行学生互评和学校审定,就要主动、积极地进行沟通。”

对家长,赵校长提议:“家长首先要分析孩

子的优、劣势,鼓励孩子朝着可以做到的目标努力,近期还要关注学校评定的过程,配合学校开展的工作。”

综合素质如何评看

看《学生成长手册》

杭十五中最新版的《学生成长手册》,囊括了初三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各项内容。校长计国勇分析,新版《

学生成长手册》里面有才艺成就展示、文化课成就展示、学力素质评价、自律能力的评价等,都是根据新中考政策完善补充的,综合素质的6项

内容都渗透在里面了。“《学生成长手册》对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重参与重表现重发展,只要表现积极向上的就可以得到P。”



对于难度系数降低和综合素质评定条件前置,计校长认为这体现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结合,“一下子都过渡到人为评价

,不光教育部门无法展开工作,社会和家长也接受不了,还是要存在一定的选拔,但逐渐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从分科到有了

综合学科,这样就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而从0.7降低到0.72,即减轻了学生负担,又让高中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对双方来说都是恰到好处的

。”

计校长建议家长们提早让孩子参加体育考试,“这个分数算在中考总分里,容易获得、次数多、选择的余地也大,让孩子先

把拿手的考完,再根据薄弱环节让教师重点训练,一次不行再考一次,争取在学科考试之前把有把握的分数拿到手。”

在讲座过

程中,家长提问的小纸条雪片般飞向讲台,每一张都引起了其他家长的共鸣。

问:我的孩子成绩在班级里前十名左右,是让他参

加考试好,还是想办法参加保送更有利?

答:如果孩子成绩并不拔尖,也没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还是参加考试好

。因为参加考试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三个月的系统复习,能扎实初中基础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这样有利于高中阶段的学习。如果直接

升入高中,和其他考入的学生相比,在知识结构上就少了一块系统的内容,要是又没有好的学习方式,往往会在入学摸底考试、实验班考试中

落下风。

问:特长生招生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首先名额不超过学校当年计划招生总量的3%,其次,主要招收体育

、艺术、科技类有特长的应届生,这比特长加分的要求更严格等。具体的情况家长可以去有意向的学校详细询问。

问:我也不知

道孩子该读哪类学校,能不能给我指点指点?

答: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孩子的特点,要根据孩子的情况选

择相应的学校,而不能反过来。如果孩子成绩很差,家长为了面子或其他一定要塞进重高,效果肯定适得其反,倒不如遵循孩子意见和看看市

场就业情况,选择职高类说不定更适合;如果孩子学习自觉性很强,又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家长就不必一定让孩子就读管理比较严格的学校。



问:2006年中考保送杭二、学军、杭高的名额会不会增加?今年取消了初三年级时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生干部者5分加分,那对评上

的孩子有什么好处?

答:2006年中考保送生会在原有(名额)基础上增加,具体学校名额则由市教育局统一下派,有些学校可能

会增加,有些可能保持原数目。在同等条件下,招生过程中会优先考虑市级、城区的优秀学生。

问:我的孩子现在读初二,2007

年的中考是沿用这一政策还是届时会出台新政策?

答:教育有它自身的规律,不可能像烤烧饼一样,今年烤这面,明年换那面。

总体变化不会很大,只会逐渐完善,家长不必担心届时政策改动剧烈。

问:如果我的孩子不小心得罪了老师,会不会在综合素质

评价中吃哑巴亏?因为孩子无论如何,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这么多的项目,孩子各方面能力又很一般,会不会给她增加额外负担?



答:不会存在这种“穿小鞋”现象。如果学生有某项素质被评为E(待定),或者某个班A的学生过多,学校都会进行审查;如果

老师在第一轮评价过程中明显存在舞弊现象,学校会做出相应的限制措施,严重的不让他进入下一轮的评价。学生的平时表现很好,不可能在

评价中不通过,而且并不是要求学生每项都达到A,报考重高也只需要3A3P,实在没有艺术细胞也不用强求,这么短时间内不可能培养出来,就

把精力转到其他方面。只要遵循学校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就不会增加额外负担。问:综合素质测评在具体到高中招生时,不同的学校录取有

什么不同的要求吗?答: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共有以下六项内容:1、道德与素养;2、劳动与技能;3、实践与探究;4、交流与合作;5、

运动与健康;6、审美与艺术。各项评定内容以特征描述来具体体现。六项评定获得三个A等和三个P等及以上,且操行等第“良好”及以上,

准予升入省级重点普通高中的前置条件;六项评定获得六个P等及以上,准予升入中等职校,“3+2”高职班和“五年一贯制” 专业的前置条件

;六项评定获得四个P等及以上,是准予升入一般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前置条件。

最年轻的听众

黑压压的大人中

,一脸稚气的曹泽元格外醒目,一问之下,小姑娘居然还在文苑路小学读6年级。“作业都做完了,这两个小时看电视、睡懒觉也就这么过了,

还不如跟妈妈来听讲座。”她妈妈补充说,女儿虽然还没读初中,但中考是人生的第一次分流,提早几年了解相关政策,可以心里有数,等女

儿到了初三,不光自己清楚形势,做父母的也不会那么紧张。“如果明年、后年还有中考讲座,我还会带她来听。”

啥也没听懂

的大爷

活到74岁从来不知道录音笔是啥玩意的邹大爷,为了小孙子在家足足捣鼓了三天才学会用:“他爸妈都要加班,我这个老

头子就亲自出马,年纪大了听不清楚也听不明白,记又记不下来,儿子就专门买了支录音笔,平时我看到这些高科技玩意儿就头疼,但为了小

孙子,在家里不知道练了多少遍,怕中途没电,还特意买了两支新电池随身备用呢。”这次讲座,邹大爷老老实实地说:“啥也没听懂,回家

让儿子媳妇自己琢磨。”

最心急的妈妈

春蕾中学初三(5)班汪梦婕的妈妈周女士,早早赶到会场后,就四处打听“

待会怎么提问”?周女士说,女儿成绩很优秀,可是她这个做妈妈的对中考不懂,除了让孩子吃好睡好,想不出还有什么要做的。“我在前一

天晚上专门想了两个问题,都写在纸上了,就怕待会校长没时间回答我。”听到记者愿意在会前就替她转交纸条,周女士总算松了一口气。



来取经的王老师

昨天,来听讲座的还有几位不肯留下姓名的老师,记者也采访了他们。身为学校中层的王老师,最

近一直和校长商量怎样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看到早报介绍有其他城区校长应邀参加讲座,他脑子里灵光一闪:“校长不太可能

只说面上的情况,肯定会结合自己学校的具体做法,我不妨来取取经,听听有没有什么启发,家长普遍性的疑问有哪些解答,取长补短做好自

己学校的工作。”本报记者 张文华/文

【返回主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