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和孩子和谐地交流,但孩子压根就不愿意和我交流。”昨日,青山区的一名吴姓家长向记者倾诉苦
恼。吴先生称,孩子在学校里和同学有说有笑,回到家却像变了个人,不爱说也不爱笑,注意力只集中在电视上,想和孩子说句知心话非常难
。
吴先生说,女儿正在上初二,从小到大,父母一直尽力为女儿营造宽松的
家庭教育环境,从来不强迫她上校外补习班,而是
随孩子的意愿让她在家看看电视上上网,只要她完成功课就行了。女儿进入初中后,吴先生觉得孩子的学习压力大了,更是不敢再对孩子提要
求。“每天我都在看女儿的脸色说话行事。”吴先生说,比如吃饭的时候,父母绝不会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因为怕影响孩子的食欲。好不容
易等孩子吃过饭做完作业,刚一开口,孩子便硬邦邦甩过来一句“你烦不烦啊1吴先生说,他心里不舒服,但又不敢批评女儿,怕说重了会影响
孩子的心情和个性发展。“养孩子真是如履薄冰啊1吴先生感叹。
对此,武汉市名师、江夏一中特级教师程良焱指出,中学生和
家长的沟通“断层”是普遍现象。他分析可能存在两种原因:一是从小亲子沟通较少,对孩子宠爱过多而约束较少,养成了孩子内向的性格和
不良的学习习惯。二是可能孩子最近遭遇学习或其他挫折,情绪低落而不愿意和家长沟通。
程老师提醒,家长和孩子沟通有诀窍
:侧面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如跟老师联系;和孩子说话时目的性不要太强,切忌开口闭口就是“学习”两字;了解孩子喜好,瞅准孩子情绪好
的时候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