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澜中学迎来开学第一课暨举行2017学年开学典礼
发布日期:2017-09-04 16:25:13  点击次数:12201 对本内容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网络中心
  9月3日清晨,文澜中学2017学年开学典礼在学校体育场隆重举行,文澜中学全体师生共同见证了这一仪式,开启了新的学期。
  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升旗仪式后,校长任继长、校党委副书记王亚权,副校长薛莹、董立毅,以及学校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年级组长集体亮相。
  接着初三(2)班杨家骅同学表达了对新加入文澜大家庭的初一学弟学妹们的美好祝愿以及对初二同学的勉励,并代表初三全体同学表达了要以良好的习惯、端正的言行为初一、初二的同学们树立榜样,争取通过努力拼搏再创佳绩的决心和信心。
  随后举行了文澜中学天堂硅谷创新教育奖励基金会颁奖仪式,对2016学年在实践创新方面成绩突出的学生和品学兼优的学子予以表彰,校领导为获奖学生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学金。
  最后,任校长向全校师生致辞,他肯定了获得奖学金的同学所取得的成绩,并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校长鼓励同学们以优秀文澜学子为榜样,希望在校的同学学习他们那种严谨的做事风格,踏实的学习态度,踏踏实实做人,孜孜不倦地学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不断磨练自己,勇攀高峰,打好坚实的基础,将来为国家、社会做贡献。


任继长校长开学致辞




初三(2)班杨家骅同学发言


任继长校长为2017年杭州市中考状元吴思齐同学颁发品学兼优奖





文澜中学天堂硅谷创新教育奖励基金会获奖学生

传承中华文明 共创中华骄傲——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琴之韵,予人以悠长
棋之变,予人以明智
书之美,予人以端庄
画之精,予人以瑰丽
一切乃源于文化……
——题记

  9月1日,对于作为学生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天的到来意味着我们开学了!新的起点前有了你我预备的身影,新的生活画卷上等着你我绘上五彩的颜色,一场新的追逐赛即将开始,你我是否准备好了?
  “开学第一课”今年的主题是“中华骄傲”。在我心中,琴棋书画——文化的底蕴是中华之骄傲;文武双全——无畏的胆识亦是中华之骄傲;德才兼备——民族魂的高洁更是中华之骄傲。雅致的古琴,悠扬的琴声,一根根细弦奏出美妙之音,熏陶人心,使人沉醉于其中。学琴,传承了一份文化,更创造了其独特的世界。方块的棋盘,黑白相交的两子,错综复杂的结构,让人乱于其中,思于其中。学棋,清晰的思路,输赢皆在黑白间。书画乃是文也,端庄的笔画,抑扬自如的毛笔,构成了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汉字。汉字的悠久历史让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震撼,横平竖直,千百个汉字体现了中华儿女唯美阳刚的气质,更凝聚了中华儿女千百年来的智慧和努力。
  中华骄傲不仅体现在文化上,也体现在精神上。在文澜的开学第一课就是军训。七天军训改变了我,褪去了身上的稚气与娇气,变的能吃苦、不惧挑战。虽然我晒黑了许多,但我的意志变得更坚强了。军训让我与同学之间建立了友谊的桥梁,让我们五班这个小集体变得越来越团结,正如口号所喊的那样“文韬武略,无与伦比”。军训让我们脱胎换骨,破茧成蝶。在我们身上焕发出坚强、团结的精神,正是中华儿女的气质,这便是我们身上的中华骄傲。
  中华骄傲不是去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中华骄傲体现在小事身上。弯腰捡起一张纸,这是爱护环境,微笑与每个人问好,这是礼貌待人,感谢身边每一个帮助你的人,这是懂得感恩。点点滴滴,都体现了作为中国人的品质,如果你做到了,便是中华骄傲。
  你我在文澜,必做一名优秀的文澜人。在文澜,我们传承中国文化与品质,让文化成为中华骄傲,更让你我成为中华之骄傲。

                              初一(5)班 李瑞杉

汉字的骄傲——2017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汉字,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一点一橫,一撇一捺,小小的汉字非常神奇。它们像一群群可爱又淘气的孩子,在方格上跳跃着,像 一株株漂亮的小花朵一样出现在你眼前;它们像一条条清澈的小溪,流过笔尖;它们像浩瀚的大海浮现在你的眼前。
  在昨晚的开学第一课中,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汉字带给我们的骄傲感以及它所散发着的璀璨光芒。
  节目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96岁的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爷爷。他长期从事文学翻译工作,已有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他还曾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很多我们熟悉的中外名著都是通过许渊冲爷爷的翻译才能为我们所熟知。虽已九十六岁高龄,但许渊冲爷爷仍是坚持每天都至少翻译一页纸,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有时也会半夜坐起,打着手电筒写下想到的内容,生怕第二天忘记。
  许渊冲爷爷自豪地说道:“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我要翻译到一百岁,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传播到海外。”
  语文书上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大门的钥匙。”政治书上说:“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历史书上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绝大部分优秀的中国文化都是通过它来记载和传播的。”
  从商代的甲骨文到西周的金文,再到秦代的隶书等,都具有极强的中国艺术,甚至有人将汉字誉为中国五大奇迹。这绝不是空穴来风,柔美的柳体,不羁的狂草,端正的楷书,都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可以见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汉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圆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然而,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像汉字那样历尽沧桑,青春永驻。古埃及五千年前的圣书字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但它后来消亡了,有记载的古埃及文化也被深深埋藏。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也有五千年的历史,但它在公元330年后,它也消亡了。历史上衰亡的著名文字还有玛雅文、波罗米文等。但汉字不但久盛不衰,独矗世界文字之林,还不断得以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一特点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
  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带着这样的喜爱,我总是不知疲倦的徜徉在文字的海洋中让心在一次次阅读中得到满足,所以,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我们在汉字的怀抱中茁壮成长,我坚信它是最美的文字。或许,它不如其他文字那样瑰丽,那般华美,但我相信,中国方块字永远象征着中华儿女自1840年来的侵略战争中一次次努力,并在最后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也是因为它如梅花般,永远散发的芳香,在能使中华民族在最艰难的条件下奋发拼搏,香气永驻。进而创造出独属中国的魅力,独属中国的魅力!

                                初二(8)班 谭樾

汉字中的撇捺人生——观看2017年《开学第一课》有感

  金秋九月,又是一年开学季。而我们的“老朋友”《开学第一课》也如约而至。
  今年的主题是“我的中华骄傲”。提到中华骄傲,也许大家会想起四大发明、琴棋书画、瓷器丝绸等。但我觉得汉字更具有代表性。正如节目中王宁教授所说:“汉字和汉字文化能够绵延不绝,生命就在民间。一笔一划中涵盖丰厚的历史底蕴,汉字带领我们感受过去,思考未来。它不仅是智慧的结晶,更是传统文化中不能缺失的根基。”
  而本次节目也请来许多与汉字结缘的嘉宾为我们讲述他们与汉字的故事。
  首先登场的是一位年近70岁的美国人理查德•西尔斯。,他讲述了•自己花费20年的时间整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最终将《说文解字》电子化的故事。
  这个故事还是很触动我的。尤其当我得知他遭遇突如其来的心脏病后,仍坚定地说:"如果还能活一年,365天,我决定要做《说文解字》"时,我更是感动而惭愧地想:20年啊!人生能有几个20?别说花费人生最宝贵的20年了,很多同学连20分钟就能轻松搞定的听写,他们都不愿认认真真地准备,总是能减则减。而与此同时,一个年逾古稀的外国老人却愿为此奋斗20年!
  讲课中,另一则有关96岁许渊冲爷爷的故事更是让我肃然起敬。
  年近百岁的北大教授许渊冲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像《诗经》、《楚辞》、《红与黑》等中外名著都是经许渊冲的翻译后才得以流传国外或引进国内的。因此,他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还曾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从许老先生的分享中,我们了解到他每天都至少翻译一页纸,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有时也会半夜坐起,打着手电筒写下想到的内容,生怕第二天忘记。他说:“翻译的快乐对我来说就像水和空气。如果能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全世界的美,那不是最高级的善、最高级的乐趣吗!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我要翻译到一百岁,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传播到海外。”
  无论是理查德还是许教授,他们的故事都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他们对中国文化和汉字的热爱,超越了国界,超越了年龄。
  不说和他们一样花费几十年的青春,就是每次书写汉字时的认真态度,都鲜有人能做到吧!不可否认,我们对于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热爱,真得还太弱、太浅。
  那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首先,我们要从内心确认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上下五千年。这其中的深度、厚度,足以让每一位国人为之骄傲,让世人为之侧目。我们大可不必崇洋媚外,贬低自己。从仓颉造字,到造纸印刷;从郑和七下西洋,到鉴真东渡日本;从神舟升空,到蛟龙潜海;从量子通信,到阿里巴巴……一代代的中国人都在向全世界传播伟大的中华文明。
  汉字是传播中华文明的有力载体。汉字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汉字是至今还在使用的声形文字。一个字,不仅表音,还具有独特的神韵。比如,“笑”字,无论怎么写,它总是在朝你笑;而“哭”字,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它都会泪流满面。难怪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加入学习中文的行列,他们说,中国的汉字和人有感情,与众不同。正如主持人董卿在小结时的精彩点评:我们的汉字已经走出去,并且在世界上非常流行。这就是我们的骄傲所在。
  对我们每一位初中生来说,我们肩负着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重任,在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我们每一位都是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代表着中国对外的形象。我们需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著名作家莫言在给中学生上课时提到,热爱中国文化不需要夸夸其谈,需要的是积累,从每一次听写开始准备,从一笔一划开始抒写,从每一个新的汉字开始认知。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点点滴滴真实存在的力量!这种力量的积累,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所在。
  诚如一副对联描述的那样,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各自捺住即成名。横批:撇捺人生。相信只要每人贡献出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我们中华五千年的伟大文化就能得以流传,我们宝贵的汉字明珠就能更加璀璨!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初二(10)班 鲍之涵
【返回主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