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四点,我校初二年级举行科技创新大赛——“鸡蛋撞地球”比赛。
今年的五月,像是来得特别迟,期盼已久的社团文化艺术节才刚刚悄然拉开帷幕。虽然不到秋天,但似乎满载着秋天般丰收的喜悦。今天,我们初二年级同学将利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转化到动手制作上,展现自己在科学沙滩上所拾得的五彩缤纷的贝壳。
下午四点,我作为初二(1)班参加“鸡蛋撞地球”比赛的选手,率先站在三楼连廊。随着待战区人数一点点地减少,一下子就轮到我。因为那时风很大,当我站到投掷点时,心里慌乱,有些乱了阵脚。只听见薛校长喊“七号”时,我做了一个深呼吸,瞄准地面上用粉笔框出来的“靶”,扔出了我的装置。
装置落在二环处,却又弹了起来。我的目光紧盯着自己的装置,所幸,它还在二环内。我估摸着鸡蛋已经破在里面了,因为它两次重重地砸在地上。
一路小跑下楼,果然我装置里的鸡蛋已经碎了。一称重量,20.6克,比上一次实验轻了很多。虽然“鸡蛋撞地球”的结果是它“不自量力”,但我却很享受这个过程。它让我知道了远离网络,投身于动手制作的乐趣,还让我明白了自己所存在的知识漏洞。当然,我也很羡慕那些成功地保护了鸡蛋的同学。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彻底,但我认为我与他们收获了同样的快乐。
最后,希望同学们能在本届社团文化艺术节中收获更多的乐趣。
初二(1)班 赵晓桐
参加“鸡蛋撞地球”比赛有感
星期一下午的“鸡蛋撞地球”比赛,要求我们同学将一个鸡蛋装入自己设计的保护装置内,从三楼扔下,鸡蛋不能破碎。保护装置落得越准,质量越小的设计同学就获胜。
我作为班级代表参加了比赛。比赛前,校园里的风有时猛烈吹动着旗子。正当工作人员们忙碌准备的时候,我一直忐忑不安地望着远处的旗子,心想:“要是比赛时,风刮得很大怎么办?我的‘降落伞’不就要吹跑了吗?”
比赛开始了,第一个选手就是我。我抛下装置,装置上的“降落伞”迅速张开,装置缓缓下落。但是,我眼看着装置下落时逐渐在微风下偏离了目标却无法挽救,忽然,装置向另一侧一偏,正好落在了最内圈的边缘。我马不停蹄地冲下楼,当发现鸡蛋完好无损时,我悬在嗓子眼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接着,其他同学的装置也依次被投放下来。有些同学的装置虽然在下落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状况,但不少都化险为夷;也有些同学的装置由于空中解体或是偏离落地区域,遗憾地失败了。但是,我们在这次活动中收获到了课本中无法学到的知识,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并学会了在调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二(2)班 蒋昊迪
在一年一度的社团文化艺术节中,科技创新永远是一大重头戏。当我们内心还残留着初一时水火箭比赛的激动时,初二年级的新一轮的“鸡蛋撞地球”又开始了。
为了保护那个脆弱易碎的鸡蛋,我们同学个个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同学用了三角支架结构,有的在鸡蛋外面包了厚厚的泡沫,有的挂上了降落伞,有的绑上了花花绿绿的气球。要想让鸡蛋从三楼落下去又准又不破,还真得费大家的一番心血和工夫。站到点上准备扔的同学一脸不忍,有人甚至担心得不敢看而闭上了眼睛,随着下面同学的一声声喝彩,没轮到的同学也开始紧张起来。
扔到了靶子中心的同学欢呼雀跃,而鸡蛋不幸“身亡”的同学仿佛听见了另一声心碎的“咔嚓”声。到最后,大家还有一道关卡——“称重”。总质量越轻的装置拿到的分数才越高。被观众们包围的“工作人员”们称重的称重,记录的记录,忙得不亦乐乎。
真不知道在经历了重重关卡后夺魁的人,会是哪一个高手呢?
初二(2)班 宋茁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