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澜中学赴瑞典等友好学校交流游学记
发布日期:2015-10-10 14:18:02  点击次数:2382 对本内容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网络中心
北欧游学杂记

  第二天
  凌晨抵达芬兰赫尔辛基的酒店,撑着沉重的眼皮,两两走进了房间。
  不知是欢欣还是紧张,仅仅睡了五个小时便辗转反侧再也无法入睡。索性起床穿衣,街道上空无一人,静寂得有些反常。
  赫尔辛基宗教氛围浓厚,我们的第一站便是白教堂——古典浪漫主义的建筑风格,石砌的台阶分秒铭刻着教徒的虔诚,教堂外壁有耶稣及十二门徒的雕像,耶稣位居中央,将基督的神圣洒落在每一个角落。教堂中陈设极其简单,教徒在空旷的教堂中聆听耶稣的教诲,是的,真正的信仰从不需要华丽的装饰。
  教堂面向参议院广场,广场中央立着沙皇俄国时期的伟大君主——亚历山大二世。芬兰在过去被瑞典及俄国相继统治,直至20世纪初叶才宣布独立,而亚历山大给予了芬兰更多的自治权,使其拥有自己的议会等行政机关,允许其制定法律,此举加快了芬兰走向独立的步伐。足见芬兰人冷静面对历史,客观评判,心存不偏激的爱恨。
  芬兰教育是闻名世界的典范。自幼稚园起至大学,不仅对所有学生免费,还会对外国留学生额外的补助,同样位于参议院广场的大学,在神学、生物医药研发等领域位列世界领先水平。
东正教是俄罗斯人普遍信仰的宗教,在乌斯别斯基教堂,标志性的“洋葱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十三个镀金的“洋葱头”代表着耶稣与他的十二门徒,有幸进入教堂参观,祈祷的人们正在齐声唱着圣歌,将善良系上安静的歌声与神交流。
  芬兰堡作为芬兰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上唯一一座海上防御工事,在芬兰人的心中地位甚高。在去芬兰堡的海路上,有缘邂逅了一群觅食的海鸥,既激动又有些担心地给它们喂面包。最吸引我的并不是芬兰堡的历史,而是它无处不在的诗意。澄净的天空随意地堆叠着白云,一望无际的田野是深深浅浅的绿色一路蔓延,在模糊的边际与天空相融,偶尔的堡垒点缀其间,灰色的瓦石与丛生的荒草相得益彰。若是你愿意俯下身去嗅闻那丛碧草,你一定能闻到绵延了百年的青草的香味。远眺波罗的海,水是随意的蓝,浪是随意的纹,相机在各处裁剪,都是一幅自然美好的画卷。当年的帝皇门还显示着王者的威严,大理石板上清晰地镌刻着奥古斯丁•厄伦施瓦德的一句格言:“后人们,凭你自己的实力站在这里,不要依靠外国人的帮助”。它在芬兰堡永恒地伫立着,纪念那段辉煌的历史,警醒现在过往的来人。
  傍晚踏上维京号的游轮,海景房虽是些许狭小却可以饱览美景。据说海上日出很美,若是明天醒得不算晚,一起去甲板看日出吧。
  有些疲劳了,不过快乐着,瑞典,我们来了。

  第三天
  平生第一次在海上看到了日出。依旧是按照“文澜时间”按时醒过来,着好正装,白色的浪花在漆黑的海水里翻腾,本想再躺下,天却渐渐亮起来。很快,海面渐渐明朗,太阳仍掩藏在地平线下。拉上同房间的叶含放,单薄的衣服便冲向甲板。清晨的海风刮得刺骨,加上刚下的一阵冷雨,发型凌乱的我们瑟瑟发抖地仓皇而逃。看日出的欲望始终盘旋在我的脑海,驱使着我们添好衣服,再一次登上甲板。天随人愿,几分钟后,太阳在厚厚的云层后溢出温暖的光来,地平面上亮起金线,我们惊喜地等待着,相机的“咔擦”声不绝于耳。
  忽然,我的脸上感受到一阵明亮的温暖,同时,我听见人们惊喜的尖叫。我转过身,那一轮炽烈的太阳正在海平面上徐徐升起,浑身散发着蓬勃的光辉,将周围的云彩晕染成金黄色。这温暖来得越来越清晰,最终,海面被阳光彻底照亮,甲板上的寒冷荡然无存。我们站在甲板上兴奋地说着话——是啊,人生难得看几回海上日出!

  第四天
  提早半小时起床,爸爸已经在准备早餐。Bella告诉我,妈妈在医院工作,很早就得赶去上班。Xandra跃到我面前,向我扮着鬼脸。
  厨房飘来面包的香味,我喜滋滋地等待着——正宗的瑞典早餐。很快,我们的餐桌就是满满当当的食物了——面包、姜饼、馅饼,还有一种叫不出名字的妈妈自创的美食。倒好牛奶,四个人坐下来,一边聊天一边享用美味的早餐。话题很简单,大概都是问我在中国的生活,中餐与西餐的差异,同时由于我不怎么会吃一些需要“加工”的食物,他们热心地手把手教我,黄油、奶酪、肉片,我认真地看着,吃得满嘴都是黄油,不过的确没有十分好吃——大概是不习惯的缘故吧。
  吃完早饭,我们便出发去学校。早晨的气温很低,让我不由得瑟瑟发抖。Bella告诉我,早上都应该穿件厚外套,到学校再脱下来,北欧昼夜温差很大,没有中国的舒服。还好,车里暖气开得足,我的身体渐渐温暖起来。我想,明天,千万要多穿点衣服。
  我以为我要跟Bella一起上课,其实呢——我也不知道。两位老师让我们上了大巴,“瑞英结合”地说着,好像是要去一个物理实验的科技馆,一定会有许多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记下来。车程有两个小时,我昏昏沉沉地睡着。
  整整一天,我们在科技馆玩了许多有趣的小游戏,老师还开展了纸飞机游戏,可惜我的飞机在空中旋转了一会就稳稳当当地落回了原地。
  下午三点,博物馆的时光结束了,Bella告诉我,今天晚上我们要去打保龄球,而且要跟好朋友Thea和她结对的赵仪馨一起去,爸爸有事情,所以得跟Thea她们一起走回家去。我们穿好鞋和衣服,背好书包,跟随如画的风景,走进了树林。该怎么叙述沿途树林的美好?树木都是高高大大的,甚至有些遮天蔽日,然而阳光仍然透过树叶照到我们肩膀上,地上满是落叶,我们踩过,留下沙沙的声音。我看过很多树林间的路,这次却是亲身体验,我听到了大自然的呼吸,体会到瑞典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家中休整片刻,妈妈驾车带着我们三个女孩到了打保龄球的地方。
  说实话,我真不会打保龄球。Bella帮我挑了一双保龄球鞋(看上去跟休闲鞋并无差异),告诉我不同的球有不同的重量,要挑选适合自己的,每个球上有三个洞,用来插手指,所以也要挑适合自己手指粗细的。
  爸爸走过来,演示了打保龄球的动作,我听得一知半解,不过还是靠我的想象力大致明白了。Xandra首先上场,虽然她才11岁,而且瘦瘦的,但打起保龄球来,啧啧,这力道还是很大的。砰!几个瓶子哗啦啦地倒下去,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三位瑞典朋友之后,就轮到我了。我费力地拿起一个球,身体就晃得像喝醉了一样,我默念着爸爸教我的,先迈一步右脚,再迈一步左脚,同时手臂给球一个向前的力,最后右脚跨一步,球顺势滑出去,哎呀!球怎么滚到滑道里去了!我懊恼地拿起第二个球,大家都在鼓励我,喊我的名字,我又如此尝试了一次,嘿,这回还不错,打翻了一个也是成功。我做了个鬼脸,等待第二轮。
  几轮下来,我慢慢摸出了点门道。连续几轮,我把瓶子全部碰翻了,分数也噌噌噌地涨,居然拿到了第一名。大家纷纷祝贺我,爸爸更是惊喜地看着我,说我一定有打保龄球的天赋。而且在接下来的聚餐里,爸爸特地向Thea的爸爸介绍了比赛的winner,伯伯热情地跟我握手,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欢欣。
  哦?我有天赋!看来我真得好好练练!
  可惜的是,由于我们玩得太过尽兴,竟然忘记留下照片了。遗憾,遗憾。

  第五天
  仅仅两个夜晚,却会如此交谊深厚——我也没有预料到。
  我总是很怕给住家添麻烦,因为他们从来不会拒绝我的要求,我也无从知道它们是否符合常理,是否过分,是否太鸡毛蒜皮。
  谢谢你,爸爸。是您,早早起床准备早餐,前一天晚上,您总是仔细地询问我是否习惯这里的饭菜,是否擅长吃辣,喜欢吃些什么,当我回答Up to you时您总是有些苦恼;是您,亲自指导我怎么吃一些特色菜,碰到我不懂的词会手舞足蹈地解释它,直到我说I can understand为止;是您,为了给我买几张邮票开了将近半个小时车才得到它;是您,在我偶抱怨物品太多时热心地递给我几只大袋子;是您,在我打保龄球时鼓励我、教导我……
  谢谢你,妈妈。医院繁忙的工作让您很少有与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尽管如此,您还是精心为我们准备晚餐,亲自为我盛菜盛饭,教我怎么
  那天,我们在一起打保龄球,为彼此的得分喝彩鼓掌;
  那天,我们在一起合影留念,为自拍杆玩得不亦乐乎;
  那天,我们在傍晚的阳光里品尝着巧克力夹心饼干,
  那天,我们在中秋的月圆里互相抱怨着天气的寒冷;
  那天,我们在一起参观科学博物馆,在滑梯上惊喜又惊恐地尖叫,
  那天,我们在一起拜访野生动物园,看憨态可掬的海象翻着身子……
  要感谢的,实在太多太多。还有许多大大小小来不及一一列出,愿Bella一家能感受到我由衷的感谢与祝福。

                              初二(7)班 徐天怿

爱动物的北欧人

  北欧人都是十分爱动物的。
  刚进瑞典住家,一条棕黄色的短毛狗摇着尾巴朝我们扑了上来,我们一边逗它一边给它抚背瘙痒,直到随着我进入房间才静静地蹲在一旁,友好地打量着我。随后男主人领我熟悉他们家,最引起我注意的是他们家墙上的一个标识,上面写着“A home without the dog is just a house”爱狗之情可见一斑。作为一个小小的成员的狗,在我体验一些当地特色活动时一直跟随着我,主人带我去开游艇时狗狗也乐颠颠地跟着了。男主人在上船前一边为狗穿救生衣一边问我:“中国人也是像我们一样给狗穿救生衣吗”呃,这个问题还真把我难住了,但我最终还是想了又想,给出了一个确切的答案:“没有”。或许中国也有爱狗之人,但可能给狗狗穿救生衣的还没有,可能中国的狗狗会游泳吧。主人家的短毛狗伴随着我度过了欢愉的游艇航程。
  在哥本哈根的市政厅广场,有着无数从四面八方而来的游客,也有当地居民,当然,还有着不计其数的鸽子,染得广场上一片灰白,耀眼夺目。有一个头戴帽子,衣着朴素的老爷爷坐在广场上的公共座椅上。周围的鸽子犹如众星拱月一般,将老爷爷围在中间,甚至还有几只大胆的,直接爬到了老爷爷身上。老爷爷的腿上放着一个鲜黄色却略显破旧的布袋子,鼓鼓囊囊的。老爷爷左手颤巍巍地掰开袋子,用右手从中拿出了一小片面包,这时,鸽群微微骚动了;老爷爷低下头,和蔼地看着鸽子如同看着自己的孩子一般,掰下一小块面包,轻轻送入了站在他手臂上最急不可耐的一只鸽子嘴里,鸽子吃了东西,高兴地跳走去消化了。这一切,如童话一般,让喧嚣的环境中显得如此温馨自然,连在不远处的拄着拐杖目眺远方安徒生铜像,也好似思索该如何描写人与鸽子和谐相处的情景。
  北欧随处都可见动物,有栖息在河边草地上晒太阳的大白鹅;有广场长椅靠背上站立的肥肥的麻雀;有悠闲觅食的懒懒的麋鹿;有在草丛树枝上巡视的猫咪;尽管人类有时离它们很近,它们只把人类当成一个玩伴,一点也不陌生和害怕。
  北欧人与动物的融合,让我感到大自然的和谐一体。

                             初二(4)班 徐奕鹏

住家生活

  在北欧游学时我的住家朋友叫作安东尼,比我大一岁。
  安东尼是个“很甜”的男生,非常热情。我发现瑞典实在是个环境很好的地方。安东尼家的庭园一尘不染,打点得很美丽。安东尼家里有三辆摩托车,他自己一辆。当地允许未成年人在路上开摩托,他带我体验了一把,如风行一般。
  瑞典人十分在意个人隐私,一个人一间房,自己管理自己的东西,而且从小让孩子自己动手,培养勤奋的性格。我甚至在住家有天晚饭是安东尼与他哥哥亲手做的!
  住家朋友真心亲切,还带我去玩卡丁车,从一阵阵欢笑声中,我看出了瑞典人们的天性---爱好运动。
  安东尼的爸爸是个地形勘探员,他更喜欢称自己为旅行家,有意思的是,安东尼爸爸作为一个正宗的“老外”已经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对中国有特殊的情感。
  我十分赞叹从我住家那儿看出来的瑞典人民的团结、自立精神。

                             初二(7)班 朱居杭

北欧游学有感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奔波,我又一次站在了国外领土之上,心中的那股澎湃依然还在。作为交流生的我们,简单休整后,迅速赶往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交流学校。我们将代表文澜学生,代表中国学生与瑞典学生一起上课、学习、交流。
  几天短短接触,我深深体会到了中欧学生彼此之间的不同。
  这是当地一所颇富名声的学校,十分优秀,里面有小学部、初中部。走进学校,我们就应邀展示了我们的特长,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我们有四位同学参与表演,其中一人舞蹈,另外三人演奏。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瑞典同学认真聆听,情不自禁地小声哼唱。后来听了老师的介绍,我们更刮目相看,他们中很多同学在音乐上获得过很多奖牌,出现过许多冠军!
  接着,我又体会到了他们对语言的热爱和学习语言的能力之高。这所学校的同学一般都会说两三种不同国家的语言,还有些会四五种国家的语言。六年级开始,学生就可以选择一门自己喜欢的语言课程。学校优越的条件让他们能够接触多种语言,当然,他们自己本身也努力争取任何学习的机会。比如,遇见我们来访,他们都主动用汉语和我们打招呼;在住家,家长和孩子也经常问我一些单词中文怎么读;即使在游戏中,他们也会主动选用中文。
  慢慢地,我还发现他们不怎么喜欢数学,但是只要对数学中的难题进行钻研,就勇往直前,不随意停止,感觉有些固执,似乎要用一生的心血去探究,他们对新事物也充满了好奇。
  相处下来,虽然他们也有一些缺点,但我觉得他们有很多值得我用心学习的优点:热爱生活、勇于交流、乐观向上、坚持不懈……我庆幸参加了这次北欧之行,我一定要取长补短,让自己更强大!

                             初二(1)班 徐家诚

比赛

  在北欧游学期间,我们曾在寄宿家庭里住了两天。他们的孩子名叫Manas,比我大一岁。我到斯德哥尔摩的第二天,他带着我和另一个男孩去了一家柔道馆。
  开始,他教了我们几个基本的动作,例如怎样在被对手摔倒时保护自己,怎样将对手摔倒,又怎样压住对手,让他无法爬起来等等。我们练习得比较熟练后,便欣赏到了他和教练的一场对抗比赛。只见他和教练各抓住对方的手臂,周旋着,用脚去踢对方的腿,但都踢不到。突然,他仿佛脚下一滑,整个人向后摔去,但是就在他快要倒在地上的时候,两笔突然发力,顺式将教练甩了出去,紧接着,他翻身起来,向教练冲去,想把教练压在地上。可教练毕竟是身经百战,在他冲到面前时侧身一滚,又顺势爬起来了,闪到了一边,让他扑了个空。两个人便相距有两三米,僵持在那里,随时等待着击毁将对方扑倒。突然,教练向后退了一步,Manas立刻冲上去,却被教练找出了破绽,将他摔倒在一边,但是他也乘势抓住教练的双臂,将他也摔在了一旁。两个人几乎是不分先后地一跃而起,再次向对方扑过去,但是教练却在空中飞起一脚,将他踢倒在了旁边。他倒在地上之后,打了个滚,又爬起来了。但是教练已经到了以眼前,一只手抓住他的手臂,另一只手抓住他的衣领,右脚勾住他的膝盖,将他摔倒在地上。没等教练再次摔倒,他就站了起来,一只手扒住教练的手臂,另一只手已经悄悄绕道教练背后,用力一拉,将教练摔在了地上。教练左手一拍地面,右手便已将身体撑起,又躲过了他的一次扑击,两个人再次僵持在那里。当他第三次扑向教练的时候,教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再次出手将他扑倒在地,并且将他压住,无法动弹,最终教练赢得了比赛。
  这个夜晚让我念念不忘,也许是因为心中的好奇,也许是因为那一场精彩的对决。

                             初二(1)班 刘唯衡

记忆斯堪森

  今天是我来到瑞典的第三天,也就是北欧之行的第五天。听说今天要去的地方包含了瑞典全国约160间建筑和农家庭院,还有当地独有的动物,心中不免充满了喜悦与期待,两小时的车程便也不觉得漫长了。
  下了车,太阳散发出的炽热光线洒在我身上,全身不觉暖洋洋的,北欧的阳光好似不会偷懒,即使时值深秋,仍向人们分享热量。
  不一会儿,我们便步行进入园区,生物老师Johan边走边为我们介绍,原来这里的名字是scansen(斯堪森博物馆),是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在这里,在广大的森林里,林立着一百多个从瑞典各地迁移过来的农家,教会等建筑,在此可以看到瑞典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工作情况,可以说是一个生活博物馆。此外,园内还饲养着许多当地的动物,例如麋鹿、狼、棕熊一类的野生动物,还有马、奶牛、母鸡一类的家禽。
  漫步于园内,附近岗陵起伏、森林葱郁、波光水色,尽收眼底;错落有致的木屋、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还有那鸡鸭小猪,真仿佛置身于半个世纪前的乡村呢!
  走着走着,老师Johan在一块石碑前停步,指了指她它,示意让我们仔细观察,只见一条赤色的龙盘踞了整个石碑碑面,有许多面目狰狞的银色小蛇密密麻麻地缠绕在龙的身上,而龙在不断地咬断自己的身体从而摆脱银色小蛇。碑上还有陌生而古怪的符文,据老师John介绍说,这是古代的瑞典语,至于整个石碑想传达的意思,有很多种说法,最权威的一种说法如是说:赤色龙代表古时的瑞典,其余的银色小蛇则代表丹麦、挪威、芬兰等附近的国家,这石碑上的画正象征着瑞典人民为富国强兵,迎来一代盛世而众志成城、抵御敌兵的画面啊!听到这里,许多同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可爱的动物朋友了!不必说笨重的棕熊、巨大的麋鹿,更不必说海豹在在石滩上晒太阳,狼在丛林里穿梭,孔雀在草坪上梳理自己的彩羽。若是手捧一堆谷粒来,定会一抢而空,全被鸟儿啄食去了。仔细听,还会听见夜莺在树头欢鸣,思绪便随着那歌声飘至远方……
  那歌声飘啊飘,飘到遥远的东方东方,飘到一位小女孩的梦中,小女孩便再次感受到,北欧大陆温暖的阳光,看到湛蓝的天空映衬着朵朵白云……

                             初二(3)班 赵仪馨

暖——住家交流有感

  瑞典的早晨,总是特别的寒冷。我们在瑟瑟寒风中,打着寒战走进了斯德哥尔摩友好交流学校。经过与瑞典同学们一天的交流学习,我们最期待的时刻——进入寄宿家庭——就要到了。我怀着激动而又有些忐忑的心情在休息区等待着。
  随着一阵喧闹,几名学生走进了休息区,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小伙伴,开始热火朝天地交流起来。我仔细端详着自己的同伴。这是一个十分漂亮的男孩,个子不高,五官十分精致,特别是那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仿佛拥有无限魅力。男孩名叫芬迪,可能是紧张的缘故,简单自我介绍了一下便不再说话,只是低头摆弄着自己的手指。
  放学后,芬迪的妈妈来接我们回家,她看到我,和善的点了点头,然后拿过我手中沉重的箱子,一直帮我拎到了车上,一丝暖意从我心底生出。在车上,芬迪似乎不那么紧张了,他的话匣子也渐渐打开了。他告诉我,他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现在妈妈要去接她们放学,然后一起回家。他认真地用英语向我介绍着,有些不会的单词也立刻会用翻译软件查询,我看着他的眼睛,不时地回应几句,他的友好与热情给我带来了温暖,外面依旧是寒风肆虐,但我却觉得没那么冷了。芬迪的妹妹是一个胖乎乎的小女孩,上车时对我俏皮地一笑,我便由衷地喜欢上了这个可爱的小妞。“你好!”车门又被拉开了,这是芬迪的姐姐,虽然这声问候可能不太标准,但我却感受到了她火一般的热情,在这秋的寒意里,更能温暖人心。
  吃过晚饭,芬迪的爸爸带着一家人去他打保龄球。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种球类,不免有些生疏,但没有一个人嘲笑过我。当我打得好时,全家人都会一起欢呼,还会和我击掌,在这个晚上,我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快乐与温暖。
  尽管我只在寄宿家庭生活了两天,但这一家人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瑞典虽冷,但人心是暖的!

                              初二(4)班 詹子涵

出访学生合影


与结对学生互动


与结对学生初次见面


动物园游览


天文课


才艺展示


与结对学生合影


与住家合影

【返回主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