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访问孔子学院
中国有许许多多生活在国外的华侨,他们的儿女出生在国外,生活在国外,怎么不忘记自己的国家、自己的语言呢?相信许多人都会有这种问题,今天我们就去访问了一所在奥地利的孔子学院。这是一所公益学校,平时只在周六周日的时候上课,这是专门为在奥地利的华裔学生开放的中文课,这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是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在学习中文。
我们分组来到他们的教室,在交流中,我们向他们介绍着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学校。我十分认真的为他们讲述我的故乡——杭州,为他们介绍杭州的特产、景点、名人……我们的同学还为他们唱了越剧,这些维也纳的孩子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当然,他们也为我们介绍了维也纳这个城市,为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做向导。我还从他们的口中了解到他们的爸爸妈妈十分重视他们的中文,为了让他们不忘记自己的国家,每年暑假都带着他们回到国内看看。
我想,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应该记住自己是个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
初二(7)班 庄雅茹
异国的孔子学院
今天下午,我们来到了维也纳孔子学院。
要说这趟旅程,可是大家准备已久的。前一天接到通知,每个同学都要做几分钟的演讲来介绍我们的国家、家乡、学校。所有同学都拿出了十二分精神积极准备迎接,反复修改措辞和语速。
终于迎来了这一天,所有同学带着既紧张又激动的心情踏入了这所孔子学院。既然是孔子学院,作为“自家人”的我们怎么能不好好准备呢。更何况,这是一所中文学校,作为地道中国人的我们当然要好好表现。
我们分了三个小组到三个不同的班。我们被分配到的这个班班风开放自由,一进门老师便招呼着学生移桌子搬椅子,我们同学马上参与其中,不相帮忙,直到所有椅子足够拼围成一个圈。待所有人落座,那位老师笑眯眯地说请大家放松一点,会以比较轻松的方式交流:互相提问。我们发现即使在同一个班里,学生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有些可以无障碍沟通,有些却不行。起先大家还比较生疏,但随着我们的同学表演了一段越剧后,气氛逐渐变得轻松欢快,我们便也不那么拘谨了。
我们向他们介绍“孔子学院”的“孔子”之意,介绍我们美丽的杭州西湖,还有我们的学校文澜中学,我们的社团、我们的石头文化,维也纳的同学都很感兴趣。他们则让我们了解了一些有关维也纳知识,以及他们学习和生活。
很遗憾没有留下彼此的联系方式,如果可以,真希望能多一些这样的机会,让我们更了解外面的世界,也让在外的华人后代更了解我们的祖国。
初二(7)班 严羽琦
访孔子学院
十月四日上午,我们来到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孔子学院访问。我们同学分成三组,由老师带领去三个教室进行交流。
到达教室后,同学们相互热情地问好。老师让大家每人搬一个椅子围成一个大圈进行交流。我们先进行自我介绍,半圈下来,我发现孔子学院的学生们中文的口语不仅标准,还很流利,与我们想象中的磕磕绊绊大相径庭,不禁赞叹。对方的老师听说我们同学准备了精彩的节目,兴致勃勃地邀请同学表演。孙嘉悦为所表演的越剧节目作了一番介绍后,开始唱曲了。而我的心里却是一阵紧张,她唱完后,按顺序应该由我来介绍我们学校。我本料想我一定讲不好,就有些忐忑,捏着提示卡站起来开口,刚讲了几个词,就觉得位置不太对。我大舌头了一样,含含糊糊地继续说,同时连忙调整了一下,小步走到圆圈中央,继续介绍。过程中,我努力将语速调得慢一点,放轻松一点……我局促地抬头,竟然发现与他们有眼神交流并非那么难,便试着平静下来,配上肢体动作,发现介绍并没我想象中那么难熬,甚至没有心跳如鼓的感觉。出乎我意料的是我的介绍赢得了他们掌声的回应。
在之后的交流中我意外地发现,汉语可能是这里同学的第三或第四门外语,一点不比国内轻松,而对自主性的要求则更强,要主动去学,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时间过得快,交流很快到了尾声。此次交流,既让我知道了国内与国外学习的不同点,涨了点见识,又让我增加了一些胆量,知道了实践的重要性。
初二(8)班 张洵娉
孔子学院
为明天的交流认真准备着
认真介绍和交流
维也纳九区公立中学交流
推开沉重的大门,走入这栋充满艺术气息的教学楼,我们便来到了九区中学。
在晶莹剔透的大吊灯的照耀下,大堂中的同学、家长人头攒动,人人都洋溢着笑脸在大堂中走动。不少人在动手尝试着,近距离观察着桌上的各种各样的物品:有美食、有乐高、有化学元素周期表……这就是他们九区中学的开放日,有点类似我们学校的开放周和社团文化艺术节。
在大堂中,还有一位周末在孔子学院学中文的同学为我们讲解、带我们参观。特别是在科学方面的桌上,有着一块写着“Yes”、“No”、“May be”、“Go to lunch”等词语,像是转盘的金属仪器,这件仪器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用硬币实验后才确认是由磁铁做的。徐书记告诉我们那瓶绿色液体就是氯化铜,我还与应涵宇争论着铜的化学元素符号,我认为是“Cu”,他认为是“S”,最后在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帮助下,才确认是“Cu”。
我们还参观了九区中学的化学教室,生物教室,图书馆……虽然在九区中学交流的时间并不长,但他们有意思的开放日活动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初二(6)班 李一夫
与九区中学校长合影
梦幻的维也纳金色大厅之夜
维也纳金色大厅这个名词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它好像就是一个梦,美好得让人想去追逐。
10月4日晚上,我们所有人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这里,来参加一场音乐的盛宴。
据介绍,来到这里演奏的只能是古典乐。做好了心理准备的我进门后还是被震撼到了。整个乐团身着莫扎特时代的华服,极具特色,让所有人仿佛回到了以前。
音乐会准时开始。不学习西方古典音乐的我听不出是什么曲子,但旋律优美配合完美的交响乐曲仍然吸引着我。每一曲结束,观众们总是掌声雷动,给予了台上乐团鼓励,也表达了我们发自内心的感叹与赞美。其中穿插了男女演唱,由于语言障碍,我们听不懂唱词是什么,然而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时而欢快时而略带忧伤的声音,这般技巧与美妙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妙。而歌唱家们一边深情演唱,一边演绎着,将歌中画面表现的淋漓尽致饱含情感。歌声与乐声的契合给人一种听觉上的享受,让人不禁沉醉其中。一位女小提琴家的独奏则让我惊叹于她的技巧,那把小提琴犹如活了,在她的手上奏出了各种美妙的乐声。
全场接近尾声时,指挥回过身来与观众互动。观众的掌声也成了交响乐的一部分,不同国籍的人们在此刻融为一个整体。
音乐会结束了,但音乐带来的震撼却还在心理回荡,不禁感叹:虽然语言上我们有着障碍,但音乐却是无国界的,想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吧。难忘的梦幻之夜!
初二(7)班 严羽琦
美妙的音乐之旅
来到奥地利,自然要去维也纳;谈到维也纳,自然就会聊起音乐。而来自奥地利最著名的音乐家,莫过于莫扎特和约翰斯特劳斯了,而与这些音乐家相齐名的则是维也纳著名的金色大厅。
金色大厅外表朴素,与内部极为华丽的装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金色大厅一年有三百三十多场演出,而能够在这儿欣赏莫扎特乐团的交响乐演出,我们同学都十分兴奋!
上半场临近结束,一陈熟悉的旋律响起——《小夜曲》,一位位演奏家赋予了那些音律饱满的感情,时而充满着力量,时而表露出柔美,却时而又仿佛内蕴着一点淡淡的伤感。短短的乐章却仿佛能带人穿越空间,让人在之中迷醉,在掌声中还不断回味着,这就是音乐。
在聆听、欣赏时,时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流淌走了。当演奏家们起身时,我有些黯然,因为我没有欣赏到《蓝色的多瑙河》,但是依旧跟着人群鼓着掌。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们继续演奏了三首,第二首就是我期盼已久的《蓝色的多瑙河》,那乐曲让我犹如走在多瑙河岸,感受着多瑙河的独特风情。
音乐是多姿多彩的,最好的音乐能让人身临其境地体会着作曲者创作时的感受,而在金色大厅这一音乐的圣地,我很荣幸听到了,感受到了……
初二(6)班 李一夫
欣赏维也纳金色大厅
10月4日,也是我们行程的倒数第二天,我们赴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来欣赏由莫扎特乐团演奏的音乐会。
想必很多很多的音乐家的梦想就是可以登上金色大厅然后在公众面前演奏了吧。据导游介绍,金色大厅的音乐会是如此热门,连站票都要四欧元,并且要尽量到早来找到一个好位置。而我们竟有幸能够在这样一个音乐殿堂欣赏一场音乐会,让我紧张而兴奋。
音乐会开始了,灯光也暗了下来,乐队总指挥从后台的一扇门后走了上来,现场便是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在这潮水般的掌声过后,乐队便开始了演奏。首先是小提琴的高音小声演奏,逐渐,笛子和大提琴也渐渐地跳入音符中,眼前的这幅景象好像是春天的万物复苏,然而马上就是夏天的生机勃勃,欢腾雀跃。时而高,时而低,跌宕起伏,充满希望和生机,观众们也像我一样侧目,默默的赞叹,频频地随着音乐的节奏点头。在多变的音乐声中,时间加快了脚步。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场休息的时间。
第二场,一位男中音歌手穿着粗布衣服,背着一个箩筐缓缓地走上了台,口中也一样悠闲地唱着山歌,长笛活跃生动的伴奏更是给原本绿意盎然的场景增添了几分生机,而不时的欢快幽默的口琴伴奏又是给我增添了几分的欢快情绪。
音乐会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然而维也纳作为音乐之都也在我心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初二(7)班 虞靖然
维也纳金色大厅
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欣赏莫扎特乐团的交响乐
那场令人感动的生日晚宴
若说这次游学有什么最令我欢喜和感动的事,那便是十月二号晚上那场惊喜的生日晚宴了。
九月二十七日早晨,我刚下楼就隐隐约约听到老师们的谈话声:“两个同学,一个一号,一个三号,那我们折中取个两号吧。”是倪爸正在说话,他转头看到我,问:“你是张洵娉吗?”我心中一跳,莫名兴奋起来——我的生日是十月一号。还没回答,就听到老师带着笑意说:“我们要给你过生日呢!”我心中一阵惊喜。“这次有两个同学生日,一个是一号,一个三号,我们就取了个中间数,给你们办场生日晚宴。”老师继续说,我却因为兴奋已经欢呼了出来。
接下来几天,我在期盼中熬过。终于到了二号那天,时间以秒计数,每一秒都似过了一个春秋。傍晚终于到来。我们走进酒店坐好。菜很快上来,菜极丰盛,味道都很棒。虽然都中式菜的味道有家的温暖,因为激动和欢喜,这些菜都似乎鲜美得不像话。
我早早地就吃完饭,在位置上难耐地扭动,期盼着还有其他的什么。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一个叔叔推着一辆小车往我们这桌来。近了,我看到车上层摆了两个蛋糕,一些蜡烛。我激动得手都抖了,只能紧紧捏着衣角。老师们都站起来。几个老师帮我们挪出空地,摆好蛋糕,插上蜡烛。点燃蜡烛,同学间唱起生日快乐歌,越来越响:“祝你生日快乐!”我眼睛发涩,仿佛进了沙子,有热意要涌上来。我握紧拳头,在歌声中许愿,这大概是我许过的,最诚挚的愿望:祝愿给予我感动的老师们、同学们,还有倪爸爸,都会收获幸福。
初二(8)班 张洵娉
生日晚宴
奥地利之游
暮色西沉,奥地利萨尔茨堡小镇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分外迷人。我们刚刚抵达奥地利,在萨尔茨堡小镇上漫步,感受着初次来到奥地利的风情。
第二天,我们便出发前往沃尔夫冈小镇。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月亮湖被小镇环绕,在迷人的光晕中熠熠生辉,远处的山与镇与水融成一体,使我们迫不及待地走进这个小镇。一路来道路两侧的小纪念品店都仿佛是一件珍贵的纪念品,玫瑰与蔷薇爬满了整面墙。来自阿尔卑斯山的清风迎面吹来,让人沉醉在这样的一个小镇里。我想,这里的爬山虎与花朵,或许都是汲取了阿尔卑斯山区的精华,才有着这样繁茂的生命力。我们在这里用了三道餐,品味着属于这里的阿尔姆朵勒汽水,仿佛融入了小镇人们的生活中。
用完餐后,向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出发。维也纳一直有着享誉全球的艺术氛围,此次我们也算是慕名而来。当我们抵达时已然是黄昏日暮,而入住的希尔顿酒店却有着依傍多瑙河的优越条件。我们趁吃完晚餐的闲暇时光,沿着多瑙河散步。宽阔的多瑙河在夜色中显得平静,工作了一天的游艇停在码头。风尘仆仆的我们任凭晚风徐来,在忙碌了一天后感到分外宁静。
接下来的一天,我们的行程便完全可以用“精彩”两个字来形容。上午,我们从城堡漫步到维也纳的中心广场,我曾去过布拉格广场,那也是一个欧洲首都的中心广场,但是维也纳的中心广场却散发出不一样的氛围,这是音乐之都的艺术气息。街头拉手风琴的青年拉出的琴声更加悠扬与悦耳,停下来聆听的人们则更多些。我曾去过香榭丽舍大道,但不同于香榭丽舍大道的是,香榭丽舍大道上可能漫步的人们都是衣着时尚、引领潮流的;然而在中心广场的奢饰品大街上便显得更加热闹,散步的可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可能是及笄的少女,可能是闲散的青年。
而中午的待遇则更加特殊。我们前往的是奥地利古代皇室从前建造的教堂与学校的地窖改建成的餐厅兼博物馆。餐厅里处处点着蜡烛,但显得幽暗而有神秘之感。餐厅的两面则悬挂着玛丽•安托妮娅女王以及她的子嗣、莫扎特的真迹油画画像。餐厅里面的建筑风格是古老的欧式建筑,让我看到了一个中世纪的奥地利,从前的奥地利孩子可能在这里上课,从前的奥地利教徒可能在这里祝祷。
风趣的餐厅店员拿来许多中世纪奥地利贵族所戴的帽子。当我看到第一顶欧洲贵妇帽戴在我的头上时,我开心地以为自己是中奖了,但实际上是每个人都要戴着一顶适合自己的帽子去参观餐厅里面的地窖。古典音乐响起,我们踩着节拍往前走。我看到满满一柜子华丽的中世纪贵族帽以及数不胜数的贵族服饰。走着走着,便看见了中世纪的传统酒窖,每个人都有一杯属于自己的“香槟”。店员教我们说祝酒词,并教我们唱祝酒歌。这是一场属于我们的派对,每个人都高举“香槟”,欢呼着“cheers!”
这次维也纳之行,我们还有幸前往著名的金色大厅听音乐会。当灯光汇聚在舞台上,交响音乐缓缓奏响时,我真正感受到了来自这个著名艺术之城的音乐氛围。女高音的声音穿透力极强,响彻整个大厅;而男高音的声音厚实中又多了些深沉,当男女高音配合时,就是最美妙的天籁之声。在这个地方,我相信再嘈杂的心灵都会得到平息,正如孔子所认为的音乐有教化作用。
在奥地利的时光虽然不多,但是我却感受到了这个艺术之国的美妙:处处都有音乐,音乐就在人们的心中。哪怕是在整日奔波的我们,只要听一听街头转角处的手风琴声,便也会不由自主地慢下脚步来,细细聆听……
初二(6)班 孙嘉悦
美泉宫之“美”
美泉宫,得名于一眼泉水。在资料上显示:相传有一次,马蒂亚斯皇帝狩猎至此,饮一泉水,心神清爽,称此泉为"美丽泉"。1743年,玛丽姬•特蕾西亚女王下令在此建宫,这里便出现了气势磅礴的宫殿和巴洛克式花园。面积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凡尔赛宫。其实,据我们的了解,美泉宫的原设计是大于法国凡尔赛宫的,但由于财力有限,原设计并不能如愿完成。这实在是有些令人惋惜的。
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是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毕竟是她一手建造了这所仅次于凡尔赛宫的美泉宫以及巨大豪华的巴洛克式花园。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生养了16个儿女,并用自身的才智将每一个孩子都推上权力的顶峰。儿子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而她又将女儿嫁到欧洲的各个角落,以至于嫁到美洲的墨西哥。她的女儿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随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同上断头台的法国皇后玛丽•安托瓦奈特。但我觉得,她的这些女儿是十分值得同情的,她们都是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政治的牺牲品。
在美泉宫里,又有着一段爱情故事。主人公,便是那奥地利皇后兼匈牙利皇后——伊丽莎白•阿马利亚•欧根妮,与她的表亲——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伊丽莎白•阿马利亚•欧根妮,其实就是很多人熟知的茜茜公主。在影片《茜茜公主》中,茜茜公主有着一段美满的婚姻与爱情。只是真实的历史好像并非如此。茜茜公主曾在信里写道:“16岁,1个孩子被卖了,稀里糊涂发一个誓,然后后悔几十年”。甚至可以说,这一段婚姻,只是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一厢情愿吧。在美泉宫中,我们可以看见国王、皇后金壁辉煌的寝宫,国王处理事务、王后梳妆打扮的房间,还有大型的宫廷宴会厅。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堪称精致,美轮美奂。可是是否有人真正考虑过她的感受。她在这里,有真正欢笑过几次呢?茜茜公主是被刺死的,她在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出了什么事?”可怜的茜茜公主啊,她连死都不知是怎么死的,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61岁。
当听完这些历史之后,出宫前我还回头望了望花园呢美丽的景,只是,心情不再是那么的纯粹。美泉宫,这里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但同样的,又是一个凄美的地方。
初二(8)班 梁瑞
参观维也纳自然史博物馆
我们旅行的倒数第二天,是去往维也纳的自然史博物馆。博物馆位于维也纳霍夫堡宫,是世界十大自然史博物馆之一。迈进博物馆的宫殿大门,环形穹顶透过的阳光闪进宫殿,宫殿霎时间熠熠生辉。整间宫殿非常开阔,倒像是皇家的禁地,给人以富丽堂皇的威严感。
拾级而上,首先走入到博物馆的史前展馆。大展馆有小展馆拼接而成,小展馆呈正方形,每间都展出不同类型的藏物。史前展馆中展出了古代恐龙化石、鱼类化石等,还模拟了古代生物的生活场面。再往里走,就是自然史博物馆最著名的玉石馆。这里展出着各式各样不同年代、不同制品的玉石:有发着微光、色彩亮丽的萤石,有透明、布满规则纹理的方解石,甚至还有火星等星球的石头或是撞击地球的陨铁。还有一些珍稀的石头,如在灯光照耀下闪着光的紫水晶,为了使其色泽美观,馆方并没有将其置于玻璃罩内,但是却没有遭到丝毫损坏,这也看出了外国人民的素质是令人佩服的。
出了玉石馆后,沿楼梯走向三楼。位于二三楼之间向上望,能见到两座石雕像,一座位左,一座位右,似乎是这座博物馆的守卫者。另外,穹顶的另一端是一幅巨大的油画,仿佛让人看到了众神朝拜的场面。这样的石雕配上名画,真是给博物馆增添了不少威严。
三楼是一个极大的休闲厅,以及一些展出珍贵化石的展馆,四楼亦是如此。此外,我们还前往博物馆边的纪念品商店,购买各种玉石留作纪念。
博物馆参观的结束,意味着我们在维也纳景点的参观就即将结束。在这座《博物馆奇妙夜》的取景地,我们看到了古代生物的王朝兴衰,看到了近代人们对于宝物的挖掘与收藏。它代表了古代奥地利的文明起源与历史,不愧是“世界最重要的自然史博物馆之一”。
初二(3)班 应涵宇
克鲁姆洛夫小镇
哈尔斯塔特城
美泉宫
艺术博物馆
总统府花园
萨尔茨堡
萨尔茨堡电影《音乐之声》拍摄地
总理官邸
查理大桥
帽子博物馆
参观自然博物馆
王宫前合个影
参观维也纳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