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浪漫,遇见布拉格——文澜中学出访捷克游学记
发布日期:2015-10-10 12:49:23  点击次数:2581 对本内容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网络中心
他乡的中秋

  经过将近二十小时的行程,大家都已疲惫不堪。走下飞机,飞机飞行中耳朵的疼痛让我更是疲劳。想到今日是中秋节,抬头看着布拉格深蓝的夜空,点点星光闪烁让我不禁想起此刻远在中国的夜空是否已泛白?那一轮圆月是否仍在?我们思念父母的同时他们是不是也看着圆月想着我们?想来这是我们这群学生第一个不在家人身边的中秋节。
  下车,一行人睡眼朦胧的走下车,映入眼帘的是极具中国风的大门:北京饭店。由于是中秋节,老师们商量着还是让我们吃了一顿“中秋团圆饭”。
  待我们围坐到了桌旁,桌上早已摆满了食物。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小胖扑到了桌旁,仿佛饿坏了,大快朵颐。惹得同学老师都忍俊不禁。盛了一碗白粥,却也喝得津津有味。温软的米粒在口中留恋,突然开始无比想念。而耳边的笑声却让我发现我不是一个人,轻笑出声,开始埋头享用我们的团圆饭。于是尽管大家不饿,最终却仍吃得津津有味。暖洋洋的气氛充斥着整个大堂。笑呵呵的老板也是中国人,更让我们多了一份亲切。尽管没有家人在身边,但有一群同学老师一起,也感到了其乐融融。这是我最能感受到中秋气氛的一个中秋节。事实上大家在飞机上都吃饱了,却仍然吃了不少。尤其是小胖,他可是活宝,在大家刚刚坐下个个都恍惚时,是他活跃气氛,一双“魔筷”伸向了每一道菜。也亏得他,大家被带动吃了不少。一顿中秋团圆饭欢乐地展开,少不了得是老师和倪爸的功劳。而最让人感到惊喜的是,在团员饭后我们一人得道了一盒月饼,让我们远离家人的心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尽管才离家没多久,中秋节却仍勾起了我们的思念。而这月饼甜而不腻的味道从未让我们如此怀恋,甚至是几个人分了一个月饼,却着实冲淡了几分思念之情,多了几分快乐。那是一种深入心底的温暖,绵软香甜,温润了心底。
  无法忘怀的中秋,尽管疲惫,但我们的心很快乐,丝丝温暖感动着我们,缕缕欢乐让我们开怀,感受到家的温暖。

                               初二(7)班 严羽琦

中秋合影


记友好学校交流活动

  9月29日早晨,我随着住家来到他们的学校——布拉格国际公共关系学校,并在学校参加了一次交流活动。校园位于一幢钟楼的一角,走进一道小门,便进入了学生们的教学楼,老师们邀请我们走往二楼,并将在那里举行友好学校交流活动。
  经过一番短暂的寒暄,我们的交流活动就正式开始了。友好学校的校长让同学们给我们讲解捷克这个美丽的国家。同学们分成了好几个小组,从不同的方面为我们一一介绍。
  首先第一组出场的同学们,为我们讲解捷克的国旗、国徽和国歌,其中三色国旗和四部分组成的国徽都带有特定含义。同学们生动地为我们介绍了国旗的三部分来源——白色、红色和蓝色分别代表捷克的波西米亚、西里西亚和摩拉维亚地区。并且带着不同的感情色彩。他们带着手势的讲解让我们的语言沟通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同学们也都听得十分入迷。
  接下来的一组为我们介绍了布拉格的政治、气候和水文,并且还手绘了一张布拉格市地图,为我们讲解布拉格的政治地点和河流景观。最令我们感兴趣的莫过于介绍捷克土特产的小组了。他们的组员为了更生动地讲解,特地准备了布拉格产的啤酒、小麦等特产,并让我们逐个传看,尽了主人之道。
  所有小组介绍完毕后,大家又送了我们一些礼物留作纪念,于是交流活动就这样圆满的结束了。在这交流活动中,捷克的同学们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国家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展示了他们手绘、演讲等许多方面的能力。他们演讲的广泛性和生动性着实令我们大开眼界。虽然活动结束,但我们友谊未尽,希望来年春天文澜再见!

                                初二(3)班 应涵宇

访问布拉格国际公共关系学校

  今天我们来到了布拉格国际公共关系学校交流,这是我们这次游学访问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我们的住家同学所在的学校。
  早上跟着住家来到学校,我们的徐书记和各位老师已经在学校等候我们了,穿着正装校服的我们个个都很精神。
  国际公共关系学校的校长为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带领我们进入他们的课堂。在接待室里聚集了很多捷克的同学,不仅有我们的住家,还有很多其他同学。原来他们是来为我们介绍捷克的,还特意准备了海报。
  捷克的同学就一组一组地拿着各组的海报走上台,分同学分块为我们介绍捷克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捷克的地理,以及捷克的特产等等,精心准备的介绍捷克视频、音乐,让我们在第一时间认识了捷克这个国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给我们播放的捷克动画片《鼹鼠的故事》,没有一句对白,却生动活泼,让整个气氛都变得十分活跃,也让我们对这个国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介绍结束,捷克的同学还细心地为我们准备了点心和饮料,给我们送上礼物,在教室里双方的同学一起合了影,留下了美好的记忆,结下了珍贵的友谊,让我有了一次特殊的经历。

                               初二(7)班 庄雅茹

与布拉格国际公共关系学校校长合影




校长介绍




学生交流




学生交换礼物



参观捷克国家议会

  今天,我们前往捷克共和国议会参观。怀着一颗紧张好奇的心情,我们沿着小坡逆行而上,身旁的建筑在我们眼中也不由变得古老庄重起来。渐渐地,一幢乳白色建筑映入眼帘,在周围的建筑中显得更加严谨古朴。中世纪的建筑风格,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又增添了几丝浪漫气息。我们知道这就是捷克的议会,在惊叹中又添了几分敬畏。
  随着队伍进入了议会,我们看见了捷克共和国下议院议长。他和蔼地同我们打招呼,让原本肃然起敬的我心生几分亲切。他亲自给我们介绍捷克的议会,告诉我们捷克下议院议员有两百多人,其中四十一名是女性;他亲自带我们进入议厅,告诉我们不同党派的入座次序。我们坐在议员的位置上,感受着议会厅里神圣而庄严的气氛,感到作为一名文澜学生的无上光荣。
  捷克是个民主的国家,议会的议厅设有平民百姓的位置,这是捷克公民的权利。“你们所坐的位置是属于捷克共产党的,”议长先生说“每个党派想要进入议会都要经过竞选。”每个人都认真地听着议长先生的话,认识到了捷克的政体——议会分为下议院、上议院,法律的制定则要通过下议院交由上议院,最后再经总统审核。可见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定,都是严谨而慎重的,议长先生的介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家政治体系的完善。
  介绍完后,我们与议长先生合影。议长先生十分高大,但此刻在我们心中的不是遥不可及的敬畏之情,而是一种自然而亲切的亲近感。最后,他与我们握手。当他握住我的手时,我感觉到了温暖,宽大的手掌,仿佛有无限的力量。他轻轻的说了一句“Hello”,而我则说了一句“Thank you very much”,彼时对他百忙之中抽空来为我们这些学生介绍议会的感激,都汇成了短短的一句话。
  今天让我深深感受到的,不仅是一个国家政治的严谨,现代社会制度的民主,还有友谊是不分国界的,我们将在以后的时光里,永远记得这位议长先生对中国学生的热情款待,永远记得中捷两国至高无上的友谊。

                               初二(6)班 孙嘉悦

捷克议长在议会厅亲自迎接杭州文澜中学师生


文澜中学师生坐在国会议员席上听捷克议长讲解


捷克议长向师生展示议员们用电子卡表决的程序


参观议会大厅


听工作人员讲解


师生在议会大厅合影


议长热情地与同学告别


参观中国驻捷克大使馆

  大使馆是在国外的中国领地,也是在国外的国人的庇护所。在大使馆里,你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今天,我们就要去参观中国驻捷克大使馆,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十分庄严的地方,由于时差关系,再过几个小时就是国内的国庆节了,在这个时间参观使馆,我的心情不免带上了一份别样的激动。
  使馆孙主任在“绿厅”接待了我们,亲切的书柜,亲切的中文字,以及亲切的水墨画,亲切的一切,都有着中国的气息。陈主任对我们说,这一片土地是我们的土地,在捷克的中国土地!我突然有些体会到在外游子踏上故土的感觉,想必大使馆在每一个漂泊异乡的国人心中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吧。
  走出绿厅,穿过大使馆的花园,我们在使馆门口合影留念,离开时我回头望去,看见那块写着“中国驻捷克大使馆”的金色门牌,不由地拿起相机,将它留在我的记忆力。脑海中回响起陈主任告别时的话:好好学习,将来报考外交官,我祖国的外交事务作贡献!

                               初二(7)班 陈哲媚

访问中国驻捷克共和国大使馆有感

  沿着一条古色古香的小巷走进两扇木质的棕色大门在道路的一侧威武地挺着,透露着古朴而庄重的中国气息。我们推开大门,径直往里走,一座大规模的花园便出现在眼前。花园的正中央是一座宫殿,殿顶是由黑色琉璃瓦制成的,而殿身则是呈土黄的色调。殿的正中央是一枚鲜红的国徽,国徽的正前方,一幅五星红旗在风中飘扬。这座宫殿,就是中国驻捷克共和国大使馆。
  沿着大使馆正门走进,就像走进了中国的办公大楼,楼内有屏风遮挡,又有青花点缀,弥漫着一股中国气息。宫殿的装饰精致却不奢侈。沿着殿中央的砖制楼梯拾级而上,就到了二楼的会议厅。使馆陈主任招待我们在二楼的“绿厅”就坐。厅内的地毯、沙发清一色的绿色。厅旁的柜子里摆满了中国字样的藏书,厅墙上还挂着一幅三四米宽的“五岳独尊”的中国画。在绿厅内的感觉,就像回到了中国一样,一切都显得熟悉和亲切。
  所有人就坐后,大使给我们讲解大使馆。大使馆是一国在建交国的首都设立的外交代表机关,来促进两国关系即维护该国利益。大使还向我们讲解了大使馆和领事馆的区别,以及中国在各个国家的大使馆、领事馆等。大使告诉我们,中国驻捷克共和国大使馆就是捷克共和国领土上的中国土地。所以,这是中国人共有的土地,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
  讲解完毕后,我们在大使馆举行宴会的地方,踏着红毯合影留念。我们也从大使馆的办公区域旁走过,一路上大家都是轻声说话,怕影响了这里人们的工作,也怕惊扰了这片中国的土地。
  在院子里作了一番短暂的停留后,我们就离开了大使馆。走出大门后,看到大使馆门牌上雕刻的中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捷克共和国大使馆”后,我们更是为这片我们自己的土地而感到自豪。大使馆是两国政治交流和文化交流的纽带,我们纷纷感叹,希望这根纽带能永远传承,永远不断。

                               初二(3)班 应涵宇

异乡的国土

  9月29日,我校交流访问团参观中国驻捷克大使馆。
  接待我们的地方是在使馆的绿厅。绿厅这个名字是得名于厅内的摆设,桌椅、地毯以至于壁上的山水画,都是以绿色调为主。另外,还有一个名为白厅,虽没有前往参观,但估计是因为整个厅室的色调,是以白色为主的吧。使馆主任陈先生告诉我们,进入了这个使馆,就等于进入了中国的领地,我们可以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在异乡的家,确实是让在异乡的我们,有一种亲切与温馨。
  使馆是为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经济贸易而建,是两国人民增进友谊的桥梁。陈主任告诉我们,捷克在中国也有捷克驻中国的使馆,就建在北京。陈主任还说做一个外交官固然辛苦,肩上担着责任,做任何事情容不得半点马虎。虽然累,但是却能感受到无上的光荣。如果我们有做外交官的兴趣,将来欢迎来考。他相信我们文澜的学生是非常优秀的,将来一定是有用之才。
  最后,我们交流团在使馆拍照留念。可以说,走在国土上的感觉就是不一样。望了望那些正在谈笑的同学,也不知,我们的将来,会有多少人在这里工作,扛起这个光荣的重担呢?

                                初二(8)班 梁瑞


使馆陈主任与徐书记亲切会谈



参观大使馆


听陈主任介绍大使馆在国家外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在大使馆演讲厅合影


参观电视剧《最后一张签证》拍摄现场

  今天,我们前往捷克的一座小城,参观电视剧《最后一张签证》拍摄现场。拍摄现场要求严格,几乎处于静音的状态,连四下的空气都十分寂静,两辆大卡车和树立起的钢架立在那栋民国风格的建筑前。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路,生怕误踩脚下的石头发出声响打破这里安静的气氛。
  听说这栋房子是民国时驻捷克大使建立的,屋檐的女神像散发出浓郁的欧洲古典气息。怀揣着紧张的心情,我们进入了片场。一辆老式汽车从院子里开出,院子侧门站着陈宝国先生,他穿着民国风格的大衣,系着领结,严峻的脸庞注视着摄影棚。数台摄影机纷纷对准陈宝国先生。我们进入导播室,看到两台机器里正在播放录出来的影像。录了一小段对话,我们穿过这栋民国风格的建筑,来到前花园与几位主演正式见面。
  经过交流,主演之一的王雷哥哥首先与我们合影。站在这栋民国风格的建筑前,仿佛身在民国,站在民国衣着的人身边,想到那个乱世烽火的年代,勇敢的中国外交官为犹太难民提供中国签证时的艰险,不禁勾起了我们身在异国他乡的爱国情怀。合影完后,王雷哥哥便坐在椅子上准备台词,我们都跃跃欲试,想要尝试着向他要签名。可是那身民国的衣着,再加上他略略蹙眉的那张严峻的脸,使得我们望而却步。我也想放弃,可是好不容易来到民国大使馆,好不容易亲眼来到电视剧片场,真有些不甘心。斟酌了好久,我决定去要签名,我直接走向王雷哥哥,紧张道:“王老师,可不可以给我签个名?”正担心自己会被拒绝时,没想到他爽朗道:“可以。”
  我成功了!本来酝酿了好久的台词,现在好像也不需要了,心里真的好开心。他签好名,把本子递给我,我轻轻说了一句谢谢,我很喜欢民国风 便走回了人群。
  此时,另一主演陈宝国先生也走出人群,来与我们合影。宽大的褐色衣服,衬得的陈宝国先生更加高大。他原本严峻的脸此时也变得宽和了,当我们合完影后,他颔首道:“好好学习啊。”他的话,让我们深受感动和鼓舞,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中国学生的骄傲和自豪,相信在以后的时光里,每每想起这句话,都能化为我前进的动力,。

                               初二(6)班 孙嘉悦

走进剧组

  我们来到了捷克布拉格电视剧《最后一张签证》的拍摄现场,这是一次特别难得的机会,也是我第一次看拍摄电视剧的现场,内心的激动无法用言语形容。我们听从老师的话,把手机全部静音,安静地走进拍摄现场。为了不影响演员的情绪,我们全部到导演室内,看到只有演员出现在了屏幕上,没有其余在现场的工作人员,视频清晰得就像在看已经播放的电视剧一样,大家都凝视着屏幕,没有人在说笑。我想大家都应该觉得很新奇,平时我们看的电视剧是这样拍下来的,确实让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虽然这部电视剧是在美丽的布拉格拍的,但它的主题却与战争有关。这部剧讲述的是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吞并,为救助犹太人,中国驻维也纳领事馆以普济州为首的外交官们,顶住重重压力,冒着巨大风险,为犹太难民办理签证的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至情至善的人性光辉。
  在现场的我们深受感染,孙嘉悦同学还幸运地拿到了王雷的签名,虽然我没有争取到陈宝国老师的签名,但相信这次进组,对我们所有同学来说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初二(7)班 庄雅茹

布拉格利比利兹《最后一张签证》剧组拍摄基地


师生和主演王雷合影


师生和导演花满楼合影








告别晚宴

  9月30日,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这将是我们呆在布拉格的最后一晚。有一个重要的晚宴即将在今晚举行。这不仅对我们学校异常重要,亦是对我个人来说,怀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来参加这次晚宴的有我驻捷克使馆大使、捷中友协主席夫妇、布拉格国际公共关系学校校长夫妇,以及学校的诸名老师和同学。这其中也包括了我的住家,我的朋友。晚宴结束以后,我们将分别,一切又将会正常地运行着,我只不过是日常中的小插曲吧,也不知,多年后,他们还能否记起,曾经有一个叫Zero的东方女孩,和他们一起度过的那两天,一个让女孩久久不能忘的短暂光阴。
  晚宴进行的非常顺利,大人们似乎都聊得非常地投机,气氛可谓是其乐融融。可我却怎么也融入不进这个气氛。为什么,是因为心中的不舍吗?我们是为促进捷中友好关系而来的,而这两日我正是感受到这份情感的深厚,此刻我才如此难过。
  友谊长存吗?可是人终究会分别的呀!此时一别,也不知还能否相见。心,不知为何有一些隐隐作痛。为什么,是因为他们是第一次我结识的外国友人吗?还是,他们带给了我家的感觉呢?那么难以割舍的感觉,我还是第一次体会,攥着信的那只手又紧了几分。
  时间是个尽责的玩意儿,谁也不能阻止他的前行。该散的终究会散,晚宴也即将告一段落。我再也忍不住,冲了上去,送给他们告别的礼物转身将那封信给了他们的中国朋友,请求她为我翻译那一封信。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办法当场翻译,也不知,现在他们听到了没有。
  离别之时,我没有哭。同学们很惊讶,连我自己都有一些小小的疑惑。回去后,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不哭,你不是很不舍吗?我依稀记得,我好像是这样回答她的:“我在晚宴的最后想过了,也许我只不过是他们人生中匆匆来,又匆匆去的过客罢了。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这,就足够我回忆一辈子的了。”
  我最大的希望,只不过是他们在三年之后,依稀可以记得,曾经有一个叫Zero的女孩来过,是一个过客,普通的不能在普通了。

                               初二(8)班 梁瑞

中国驻捷克大使马克卿女士与学生亲切交谈


捷中友协主席雅罗斯拉夫.德沃吉克与大家亲切交谈




Home stay

  在两声生涩的“Hello”声中,一次必让我留恋的旅行正式拉开了帷幕。“Let's go!”这是一句熟悉的英文,却让我措手不及,只是闷着头跟着我的住家走。
  到了家中,我才仔细观察他,他金黄的头发遮住了他的碧眼,就是“handsome”的完美诠释。他们一家都十分友好一一爱笑的妹妹,热心的妈妈,帅气的父亲。
  住家给我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当天下午住家Jaroslav Panacek就带着我徜徉在国家博物馆,从军事、文化、工艺、建筑的一点点进步让我了解了捷克——这欧洲的心脏。
  第二天,住家带着我登上了捷克的最高点——洛普克维茨卡花园的暸望塔,又一直游览到了布拉格老皇宫城堡区,在圣维特教堂眼花缭乱的彩色玻璃窗,在圣乔治大会堂威武的青铜雕像,在乔治街的射弓弩中感受着欧洲的风情与文化。
  在住家有着两百年历史的餐厅中用完晚晚的中饭,也迎来我寄宿之旅的最后一段行程。跟着 Jaroslav Panacek在傍晚微风的吹拂中,在查理大桥的人流中穿行,他用着并不是十分熟练的英文与我交流着中国与捷克,了解着彼此的爱好,并时不时为我介绍着各个雕像与背后的历史,虽然有些不懂,但猜测中还是能够了解。到了美丽的钟楼,正好是整点敲钟,他还带着我参观了历史博物馆,在他的细心讲解与我的猜测,我仿佛就站在时间的走廊上,浏览着欧洲的历史。
  初见面时的生涩与紧张早被时间融化了,凝固成那友情。这次住宿之旅的景色是难忘的,美食是可口的,友情是让人留恋的。我相信这一份友情不是人生的擦肩而过,而是难忘的,永恒的。

                              初二(6)班 李一夫

初遇一朵墨绿色的云

  九月二十九日晚,我们在晚宴上正式与捷克布拉格的住家告别。小酒家的灯昏黄晦暗,走进去,我一抬头便望见了索菲——我住家的小主人,我的好伙伴。她亚麻色的头发上别了一朵娇艳的花,一袭旗袍样式的及膝裙,分明是白种人热情的模样,却穿出了东方女子的典雅来。我不由的想起三天前的早晨,我与她美好的初遇,那时只见一朵墨绿色的云飘到眼前定住,伸出一只手来,同时头顶响起声音:“Hello,my name is Sofhie .”
  索菲和她的父母把我领回去,一路上热情地给我介绍离车子或远或近的名胜古迹,又担心我听不懂,总要问一句我理解没有。大抵是猜到我们在住家生活结束后还要游布拉格,因此之后两天的活动时间排得比较宽裕,参观教堂、游船、欣赏音乐剧、游动物园、打模拟枪战、玩记忆游戏、看电影。虽然看起来活动不多,但是做起来内容丰富,有很多趣味:第一次看音乐剧,第一次打模拟枪战,第一次玩记忆游戏,第一次看外语字幕的电影。除此之外,阿姨还准备了当地有名的食物,比如土豆配炸肉排、番茄汁牛肉配切片的面团、小煎饼配果酱等等。其中最令我感动的一餐是用竹签串起的由面包、奶酪、火腿片或配柠檬、生鱼片制成的夜宵,配上散发着花果甜香的温红茶。阿姨说,这通常是他们过年才做的食物。住家很尊重个人隐私,不曾随意踏入我的房间一步;也很讲礼,有话说而我在房内时会先敲门。这只是细微的小事,他们却不曾放松过。
  于点点滴滴之处,他们表现出关怀和友好。我思及此,想到接下来的分别,不禁怅然,眼眶发热。临走了,阿姨握着我的手臂,琥珀色的眼睛看着我,诚恳地说我是个好孩子,他们很高兴遇到我并且不会忘记这段时光。末了,她行吻面礼,俯下身来拥抱我,侧头亲了亲我两庞耳侧。我感动之余更加伤感,只觉得泪珠都要滚出来,使劲儿眨了眨才忍住。
  这是漫长却又短暂的两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我与你结下友谊。我猜我大概一生都不会忘记,这年这月这日,我在捷克的布拉格,初遇一朵墨绿色的云。

                               初二(8)班 张洵娉

我在国外的另一个家

  带着激动的心情,我们迎来了捷克的住家。那天,我们聚集在大堂里,纷纷议论着自己将会被安排到哪个人的家里,我被分到了一个高高的漂亮的捷克女孩家里,她的名字叫Natalia。Natalia的妈妈非常热情,第一天就为我准备了捷克的传统食物,带我爬上247台阶拍摄布拉格全景,来到世界最大的动物园,参观宏伟壮观的教堂……让我几乎忘记想家。他们的热情照顾将我初到他们家,看到她家养的宠物——蜥蜴和鹦鹉是的紧张一扫而空,Natalia一家让我在国外也像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离别那天,正好开了一个晚宴,等我们感到那儿时,所有捷克伙伴都已经等候在那里。我一进门,Natalia就扑上来把一个沉甸甸的袋子放到我手上,她说这里面是捷克的啤酒和一些曲奇饼,让我带回去和家人一起分享,晚宴结束时大家的眼睛都红红的。学校给的时间太少,仅仅两天时间,两国学生的感情却很深,只有简单的英语交流,只有两天的时间,只是一起吃过六顿饭,但我们却十分不舍,互相留邮箱、地址,两颗十分不舍的心,这就是友谊最好的见证。

                               初二(7)班 庄雅茹

Homestay

  Nathan一家是捷克普通的一个家庭,而我有幸寄宿于此,为领略捷克风情。
  短暂的两天寄宿时间里,我感受到了中捷文化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多源自于细节。比如,第一天寄宿,住家带我参观查理四世城堡,路上近两个小时的车程,他们始终系着安全带。再比如,捷克等国家对车速限制不大,但居民们自觉性非常强,所以事故也很少发生。
  在寄宿的这几天内,我还深深体验了一把捷克等欧盟国家不同的运动方式。Nathan教我打保龄球,还教我做一款叫做Slackline的运动,即行走于固定两点的扁带上或是绳子上,完成各种技巧动作的运动。在一次次的尝试后,我也学会了窍门,克服困难,理解了这项运动。
  Nathan的父亲在电影村工作,于是Nathan一家带我参观他的电影村。我也是第一次参观电影村。村落的建筑材料多是用泡沫或木板制成空心状,但却仍十分逼真。此外,还有许多专业机器,可见捷克工业的发达。
  Nathan一家拥有一栋别墅,他们一家也非常热情。他们每天为我准备好一天需要的零食等必需品。同时,为准备回国的礼物和纪念品,我在许多纪念品商店驻足,而他们一家总是不让我付钱,而是自己为我买下了一袋子的纪念品。临走前,他们还不断地嘱咐我,祝愿我。在他们家中,我感受到了胜似亲人的关爱。
  虽然我们相处的时间只有短短两天,但我却深深体验了捷克的日常生活。我与Nathan一家互留了电话,祝愿我们来年杭州再见!

                               初二(3)班 应涵宇

我有一个捷克朋友

  “住家会不会不喜欢我?我会不会听不懂他们说的话?”我在心中暗自胡思乱想着,生怕没有给即将到来的住家留下好的印象。
  “孙嘉悦。”老师叫了我的名字,让我去见见我素未谋面的住家。怀揣着一颗紧张不安的心,我看到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她有着一头金色卷发,披散在两肩,显得朝气蓬勃;褐绿色的眼珠又是那么灵动活泼。她开心地拥抱了我,并告诉我她叫做“Damnisty”。当我告诉她我也是个14岁的女生时,我们默契地击了掌,那一瞬间,我感觉到她就像家人一样,我大可不必拘束。她自然地接过我的行李,而且坚持要帮我拿,让我感觉到不再那么无助。
  她有一个姐姐,一家四口。她们带我去坐缆车,俯瞰布拉格的景象,在山顶的餐厅他们教我用刀叉,我则教他们用筷子。
  我们来到科技馆参观,展厅的大厅有一个投射水帘,她们让我写中国字投射在水帘上。当天是中秋,所以我写了“中秋”两字,并告诉她们今天是“Mid-Autaum Festival”,家人要在这一天团聚。此时此刻我竟有一种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因为我写的是中国字,并且把中国文化带到捷克。
  她们还带我去看冰上曲棍球,她们是曲棍球的忠实粉丝。但在中国,我却很少有机会看见这种球类。人人在这里都是自己队伍中狂热的粉丝,呐喊声、加油声经久不绝。她们告诉我她们支持的是白队,而我开始像一个真正的粉丝一样在那里为她们喜欢的白队呐喊助威。没过多久,我便学会唱白队的队歌,在粉丝们呐喊助威时和他们一起唱歌,体会了布拉格球迷的生活。我觉得自己简直融入了捷克人的生活,许多可爱的小球迷跑来和我这个“伪球迷”握手,他们一点儿也不介意我只是个来自异域的女孩,让我不再有一种异类的感觉。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去“shopping center”购物,和朋友们一起逛布拉格广场,走进大街小巷。我们听教堂的钟声在我们头顶上响起,悠远又沉静;看古朴的老钟在振动,南飞的大雁从头顶上掠过,迟暮的日光在湖上缓缓下降;闻着甜品店里传来烤面包的扑鼻香气。我深深爱上了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布拉格,我漫步在捷克桥上,体会着欧洲街景的风情。转角处,手风琴声缓缓响起,萦绕耳畔,仿佛是这欧洲风情中别样的温柔,让人不自主地停下脚步。
  匆匆的两天,我和Damnisty就面临着分别了。记得那天晚宴,看到一席正装的Damnisty和姐姐一同前来,我的泪水便不由得盈满了眼眶,伤心、不舍齐齐涌上心头。而我佯装镇定,微笑着和她打了招呼,可是谁也不知道,我心底有多么的不舍。最后分别时,她拥抱了我,说了一句“I love you”,我难过得无言以对,并且也拥抱了她。我的心底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当我回国以后,还可以依稀记得,遥远的西方,有一个捷克朋友,叫做Damnisty。

                               初二(6)班 孙嘉悦


  捷克的早晨,风有点寒冷,与寒冷的空气不符的阳光照耀在我们的身上,寒冷的空气一驱而散。
  今天,我们几个同学就要分开了。我们要去捷克各自的住家家里了,一下子,我心里不免有些忐忑和紧张,该怎么办呢?整个身体颤抖了一下,我就又越发寒冷了。期待与紧张的心情交杂在一起,很是复杂。我心里在想,我的住家会是怎么样啊,我心里不禁又多了一份疑问。静静的等,好冷……
  这时,老师告诉我,我的住家还没有来,我的情绪有点焦躁不安,越是这样等待的时间就越是慢长,直到住家来临。“hello”这就是我们初见时说的,这句话既是熟悉,又是陌生,但寒冷却渐渐地消失不见了,剩下的只有阳光照耀的温暖。这个只是初见。
  “Did you have good day?”轻声问候,也算是一种关心。像这种亲切的问候还有很多。直到我离开之前的最后一秒钟。虽然语言不同,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有心就可以了,难道不是吗?问候也许最能传达心意了吧!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这句话经常听见。这是一句问句,驱散了寒冷的空气,像一杯热腾腾的茶,温暖了我的心。感谢,从心中冒出。“Are you cold?”这句话也一样,有了这一句话,我便不会再冷。
  “You are here,we are happy.” 一句对于我的评价,快乐。我收到他们的照顾才更应该感谢。感谢每一天的快乐时光,也感谢美味可口的饭菜。能来到这里我很开心,一直一直。
  “This for you .”礼物收到了,很有心意。其实只是这一句话就是最厚重的情谊了。话虽少,心意重。
  两天时间就那么快过去了,我们都还来不及珍惜。我也是多么希望我们能够多相见几天,但是今天,无奈,分别。“Good bey!”这句话已经说不出来了。“再见,谢谢。”
  我期待着明年校庆的相逢。那么,明年,再见……

                              初二(7)班 陈哲媚

爬山之旅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迈向未知—home stay。
  虽然只有两天,却足以让我们高度紧张。面对未知的异国伙伴,我们是既紧张又兴奋。在报到我名字时,我紧张得都出汗了。然而住家伙伴的友好让我放松了不少。初次见面双方都有些紧张和拘束,互相自我介绍后便各自与同学聊天。
  开始的一切过的都很快,一眨眼我就坐在了住家的车上。对于我来说,我不会太内敛,我比较外向的性格很容易与人交朋友。然而最大的问题便是语言,我与住家的英语程度都有限,这是交流中最大的障碍。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之间的友谊快速滋长。
  住家的生活轻松得超出我意料,我的小伙伴Claire和她的妈妈每天带我去布拉格的各个景点。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次我们爬山。Claire告诉我本来有火车可以上去,但是最近不巧坏了。于是我们只能徒步上去。一阶一阶的台阶和一段又一段的上坡路,让我们都热得满头大汗。Claire受不住了走走停停而我硬撑着继续坚持。虽然英语不好,但这仍没有阻止我们叫苦叫累以及各种哀嚎。在各种崩溃后我们终于看到了塔尖。快步走上去(因为抄了近路),来到一个馆前。排着队,所有人不吵不闹有序的排队进去,不得不说这种素质是真的值得我们学习。一进去我就被吓了一跳原因是我从四面不同的镜子中看到了不同的自己。然而在后面一系列不同形态的镜子前,我们笑作一团,摆出了各种搞怪姿势拍照留念。从头笑到尾没有停下过,欢乐极了。
  走出去的时候我不禁感慨这一切的轻松愉悦感谢住家的母亲那么照顾我。接下来我们爬了199个台阶,一圈又一圈绕上去。而我每爬几层都要伸出头去看看还剩多少层的举动逗笑了住家的母亲。爬楼梯的艰辛可能只有真正体会了才能理解,然而从高处鸟瞰布拉格,美不胜收。高低错落的房屋,显眼充满历史感的古建筑,无不让我赞叹。拍够了照片,我意犹未尽的转身走下去。还是同样多的台阶,体力上不那么累了,只是感觉盯着一阶阶的台阶眼花缭乱,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却觉得下山容易上山难,下山的步子明显轻松了,这也许和心情也大有关系吧。很快我们就结束了我们的爬山之旅。
  短短两天,我领略了欧洲不同于东方的风土人情,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老房子,明明历史没有中国久远,可走在大街小巷中,无法消逝就是浓厚的历史感,又丝毫不与现代化风格的一切违和。

                              初二(7)班 严羽琦

阳光

  咚、咚、咚……我赤着脚,从顶楼缓缓走下,揉着惺忪的睡眼。楼梯是大理石做的,冰冷冰冷,让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才刚走到楼下,一个小小的身影就飞扑上来。我笑了笑,是Jana家的小狗呢,那么早,是来迎接我的吗?轻推半掩的门,只感觉暖洋洋的,小小的餐厅都浸在温馨之中,满的似乎都快溢出来了呢。刚才那种寒意瞬间荡然无存。“Good morning, Zero!”面前的Nellie和Thomas对我有好的微笑。我这才缓了缓神。“Good morning!”同样勾了勾嘴角。
  吃着他们妈妈为我们准备的丰盛的早餐,脑中却是回想着另一幅场面。已经在这个家住上一天了呢。昨日,初来乍到的我显得羞涩极了,仅凭着一口疙疙瘩瘩的英语,与他们交流,红着脸送出了那些微不足道的小礼物。好在他们喜欢极了,我也是放松了一下那紧张的神经。不过,捷克的人民都很好客,他们展现出来的,是骨子里的那种热情。他们带着我一起去看了一场球赛。坐在高台上看比赛,我却一点都不觉得冷,是因为,心是暖的吗?晚餐,竟还是妈妈准备的,这让我略感惊奇。我知道,我的住家是捷中友协主席雅罗斯拉夫.德沃吉克夫妇,平时工作忙碌,但在他们家,我却看不到一个保姆,捷克的人民做事喜欢自己动手,在我看来,这是另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去体验生活中的乐趣。
  呆在这个家的第二天,他们带着我去参观布拉格众多著名的景观。好在有他们的中国朋友的陪同,我们的交流也更加顺利了。这一天是他们捷克的国庆日,我很感激他们能牺牲自己放松的时间来陪我游览这些他们再熟悉不过景点。阳光照在身上,好温暖呢。在乘车回去之前,Jana看看手表上的计步器,笑着告诉我,这一天,我们步行了11公里,不是很长,但还是觉得和他们在一起,这段是长的,因为我们一直慢慢的踱步、谈笑;这段路又是极短的,因为我和他们相处的时间太短了,仅是两天罢了,明天,我将启程离开。阳光处处都有,可是,我却唯独留恋这一束阳光。
  饭后,我们在饭桌上。Nellie正写着自己的作业,我呆呆的望着她,我们在学校里的同学早已写完作业,正在梦乡之中吧。“Zero……”Nellie轻轻唤了我一声,晃过神,才发现她向我递一支笔。向我表达着想让我教她中文的意思,脸上的笑又如阳光一般。这又是一个小小的插曲。
  不想离开……这也许是我入睡前的最后一个想法了。这一束阳光,就要消失了么?

                                初二(8)班 梁瑞

走进捷克——homestay篇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短短的两天在住家仿佛过得与两秒钟一样快,今天晚上是我们和住家告别的时刻。我们的最后一次晚宴是在一所本地餐厅举行的一场正式的送别宴会。
  昏暗的黄色灯光就如我的心情一样,十分低沉且郁闷。我其实一直在想时间为何过得如此飞快,我又是否珍惜了它。想着想着,眼泪夺眶而出,我赶紧拭去,怕被别人发现。然而我转过头来时他——三兄弟中与我关系最密切的那位,已站在我的眼前。他无声地做了一个手势,示意我到外面去与他一起。他与我讲了很多,说我如何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当然,他还是漾起了笑容,与我一起共进晚餐。晚餐许多菜我都不习惯,然而他的存在似乎比什么都重要,他的微笑仿佛已印入我心。
  夜晚的大街空无一人,天气也偏寒,灯光昏暗,我们一行匆匆地赶着路,离我们的大巴越来越近了,然而三个兄弟依然紧紧地跟着我们,与我一起行走在布拉格大街上。不久,他们便与我挥手再见。我强忍住泪水,向后挥了挥手,便向前飞奔而去。
  住家的体验使我记忆深刻,而我相信,我也在他心上留下了印记。并且我也相信,我们在未来,还会重逢相见。

                              初二(7)班 虞靖然

徐青青书记与布拉格国际公关关系学校校长合影


















【返回主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