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师生暑期英国游学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14-08-25 17:08:24  点击次数:2708 对本内容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网络中心
  为了拓展视野,增加阅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杭州市文澜中学董立毅副校长带领4位老师和30名学生从7月30日至8月13日赴英国进行为期15天的游学参观活动。
  7月30日傍晚游学团一行顺利抵达英国伦敦S&C女校,受到学校和英国住家的热情接待。从8月1号起,学生在女校进行为期4天的学习活动,了解英国的历史文化,学习人际交往礼仪,参加两校学生才艺表演。我校初一(9)吴韵涵同学激情灵动的牛仔舞,初一(2)骆奇尔同学利落流畅的健美操,赢得两校师生阵阵掌声;初二(10)的李丹颖同学落落大方地与英国学生合奏钢琴曲《致爱丽丝》,也让英国学生竖起大拇指大加赞赏。而英国伦敦S&C女校精心准备的户外午餐,那精美的点心,丰富的品种,鲜美的水果,热情的主人,加深了两校师生的感情,增强了异国学生的友谊。8月6日,董立毅副校长代表文澜中学和英国伦敦S&C女校校董签订友好学校协议,并互赠礼物。
  除了四天在校集中学习外,我校师生还分别参观了伦敦的自然科技博物馆、英国国家美术馆、大英博物馆、杜莎夫人蜡像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温莎城堡、白金汉宫等著名景点,对英国的科学、艺术、教育、政治等领域以及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更深切的感受。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15天的游学行程很快结束了,然而伦敦古朴大气的欧式建筑,紧凑有序的道路交通,广阔的树林草地,友好的英国住家,以及普通英国民众的自觉自律的读书、锻炼、出行等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给我们全体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引发我们深沉的思考。
  游学,不仅仅是学习,更是融合,是反思,是赶超。学生的游学感受充分印证了这一点。游学活动虽然结束,然而意义深远。

学生游学感言

(一)初见英伦

  这个假期,我将与同学一起前往英国,了解英国的传统及习俗。
  毕竟是第一次拜访英国,心中不免有些激动,早早地在家就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对英国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经过13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英国。虽然是下午5点,但不免觉得昏昏欲睡,毕竟英国与中国有7小时的时差。于是我们便来到了寄宿家庭,在几句问候后便上床睡觉,开始倒时差了。
  这一晚睡了12个小时,第二天起来后感觉精神抖擞。我这才仔细留意了一下英国:首先是寄宿家庭,这是一台别墅,房子并不大,却显得干净自然,一片片绿油油的草地散布在房子四周,平实而精致,显得自然、轻松、休闲、质朴,与庭院的亲水平台、回廊相结合,呈现一种英国乡村风情的生活格调。房子里面,干净清新,一幢房屋里分成了许多房间。简洁对称突显沉稳,各房间都为端正的四方形,功能的空间划分和位置布局体现英国式的严谨。屋子里东西摆放整整齐齐,有一种悠闲宁静的氛围。房间里没有空调,这不是因为主人吝啬,而是像英国的天气根本用不上空调,每天都是凉爽的。英国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十分不错的!如果说英国的城市到处都像一座花园,一点也不过分,这不光是因为它们满街各式各样的欧式田园风格的建筑,更因为他们的干净,走在街上,几乎看不见一片纸屑,没有人群的嘈杂声,能听见的,仅仅是汽车发动机发出的声音。路上,人让车,车让人俨然成了一种习惯。
  来英国的15天,不光是玩,还有那4天的学习。虽说我们都学了好几年的英语,可与别人一交流,就发现了自己的缺点:交谈时几乎说不出完整的句子,只好用手势比划着,勉强能让别人明白我的意思。不过别人对我说时,脑子便一片混沌,一时间反应不过来,至于什么意思那就更不好懂了。于是在这几天我便加强英语口语的练习。几天下来,收益很大。
  英国有许多名胜古迹以及许多美丽的景点,站在泰晤士河畔,眺望整个伦敦的美景,蜿蜒曲折的河水静静流淌着。天色已暗,河面上有白色天鹅,两岸有绿树红房,如诗如画的景色尽收眼底。我们游览了大本钟,目睹了它那雄伟的身姿与了解了那宏伟的气势。还有那白金汉宫、伦敦眼、格林尼治、大英博物馆。温莎小镇、剑桥、牛津。不过最令我难忘的就是那牛津了。
  牛津,是英国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牛津大学是一所在世界上享有顶尖大学声誉、巨大影响力的知名学府。上午,我们随着大巴的一路前行,我们来到了久已向往的牛津大学。一路上,我们所经之处,仿佛处处都是画面。终于再一次感受你在桥下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这句诗句包含着的深层含义了。牛津大学名副其实是一所无墙的学府,处处皆学院,处处皆学问。每一所房子都来自于久远的历史,其中身后的文化底蕴已让我们惊叹不已。装饰精美的门窗,历久不衰的古老雕刻,仿佛仍能让我们感受先哲圣贤们在此探究的身影。在牛津大学踩着满地的金黄碎叶,也是一种享受。尽管马路边到处都是落叶,却没有一丁点脏的感觉仿佛这落叶也是为了衬托洁净而落下的。在这里么我们甚至还能见到牛津大学的学生孜孜不倦地捧着本书走在路上。吱嘎作响的沉重木门,高大厚重的拱门,历经沧桑的雕塑无一不默默的传递着知识成就人类的文明,身在其中,唯一的渴望就是要进入知识的海洋,要追求人类进步的文明。一阵阵浓厚的学术氛围笼罩着这个学校。在这里,我们参观了教堂,感受了教堂中庄严的气氛。餐厅中悬挂着许多位名人的画像,以此来激励学生们奋发向上。总而言之,这是一所令人神往的学院。
  15天的旅程眨眼间就结束了,回家途中,我思绪万千。这次旅行使我受益匪浅,拓展了我的视野,使我更好地了解了欧洲国家,体会到英国人民的友好与热情,那些美景更使我流连忘返。下个暑假,再见!

                               初二(7)班 陈天


(二)英伦游学感悟-我眼中的剑桥和牛津

  说起英国人们总先想到牛津和剑桥。两所学校毕业的学生在欧洲乃至世界都是翘楚,历史上的伟人数不胜数。牛津有哲学家培根、《魔戒》作者托尔金,剑桥有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牛顿。两所学校虽总是被别人同时提起,但两者无论是在人文景观还是文化氛围上都是有许多不同点。
  美丽的人文景观是两校的一大亮点。曾被徐志摩深切怀念的那座桥,那座大学,他在《再别康桥》里述说“我挥挥手,却不带走一丝云彩”表达了自己的感情,虽耳闻,但还是被这情感所震撼。去剑桥那天,天气微阴。船桨中荡起绿意朦胧的微波化作涟漪向岸边浮去,柔风撩起我对这的情愫,阴沉的天空好像在默默地诉说着什么,不知是离别之殇还是到来之喜。而牛津又是截然不同的画面,克里斯汀法学院的餐厅曾是《哈利波特》取景地之一,虽是晴天,但身处不透光的内部,唯有画像的玻璃,恢宏的穹顶,庞大而又雄伟。仔细琢磨,细微之处也令人赞叹不已。不知是怎样的游龙走蛇才能雕刻得如此精致。透过的几丝光芒,令游人感到他的精致和圣洁。当我把视线移到较近的桌椅上,灯座微微闪烁着光芒,走在由这种桌椅环绕的路上,原本轻快的脚步也慢慢地变得庄重。
  走出了有历史沧桑的古老建筑,步入现代商业街,剑桥和牛津给我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步入牛津的街道,独栋的商户中,来来往往的人群四处张望,探寻下一个商店。剑桥的商店如同那些建筑一样,在高大石建筑下,咖啡馆又或是经典的炸鱼和薯条店内敛其中,反而代之是明亮堂皇的却是在牛津丝毫不起眼的书店。
  我觉得牛津代表着新兴文化与传统思想的一次磨合,而剑桥则是内敛清幽藏于山中的质朴美玉。这正如英国人所说的“牛津掌控世界,但是剑桥不管谁掌控世界”。

                              初一(6)班 王一澍


(三)英国游学感受

  不知不觉,回国已经一周了,时光匆匆,两周的英伦游学还历历在目。
  第一次踏上英国这片土地,我体验了英语作为本国语言的生活,并且在英国学习了先进的英语教学方式,各方面都受益匪浅。
  我们游学的城市是英国的首都伦敦,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也是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和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与美国纽约并列世界上最强大的金融中心,同时也与日本东京,美国纽约统称"世界三大城市"。那里有数量众多的名胜景点与博物馆。伦敦是一座充满了宗教气息的城市,路上随处可见天使的浮雕以及高高耸立在房顶的十字架。那里的学校也都很有特色,我们有幸参观了世界上最古老最著名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两所大学都有着将近千年的建校历史,其中牛津大学古老庄严,剑桥大学则透露出乡村的清新气息。长期以来,两所大学以其历史底蕴和严谨的教学风格著称,每年吸引了全世界无数的莘莘学子前来求学。
  我们在英期间从事文化交流活动接待的学校是S&C女校,学校的老师非常热情、友善,对我们来自中国的学生也很照顾,我们的老师是Mrs.Smith,她对我们很好,上课也非常风趣,还会时不时的和我们开玩笑。学校里有一片很大的草坪,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常常在草坪上踢足球。
  英国人很独立,这也迫使我必须独立的打扫房间,叠被子,叠衣服。虽然有洗衣服的服务,但大部分的事情都要我们自己做。英国人很风趣,很喜欢开玩笑,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住家夫妇就是超喜欢看英国的喜剧,每个夜晚都能听到住家夫妇看喜剧时发出的爽朗笑声。英国人处事风格极为严谨、认真,时间观念十分强烈,比如我们的住家就要求“洗澡时淋浴龙头不能挂太高,否则会弄得卫生间外到处都是水,规定晚上睡觉不能关房门,每天必须要早早地出门上学……”种种规矩礼数让我们无暇应对。我们开始的时候都觉得英国人的严谨有些死板,但渐渐地我们在转变。学会他们的谦虚礼貌,学会他们的认真勤勉。这也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之一。在英国,人们都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在英国期间所走的路就比我一个学期走的路还多。英国的物价,如果折算成人民币就贵得惊人,昂贵的物价着实让我和其他同学们有些不知所措,在英国麦当劳和肯德基非常的贵,一杯可乐要10多块人民币,一个普通汉堡30多块人民币。其次是在英国,购物的地方非常的多,像BOSS、NIKE、ZARA、NEXT、LV这样的品牌在英国几乎每条购物街都有。英国的科技的发达不仅体现在国防武器上,还很好的体现在了国民生活上,包括自动售货机、饮水器、洗衣机、水龙头等多个方面。

                              初二(7)班 徐乐涵


(四)英国游学感想

  短短的十五天的英国游学,却留给我深深的美好回忆。
  喜新不厌旧。象伦敦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在我们想像之中,应该是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设施豪华而气派。然而,通过两周的学习和参观,彻底颠覆了我原有的认识。伦敦,好像很少有大面积的所谓的现代化建筑,倒是几乎在每条街道都会见到几所显得有些破旧的楼房错落在其中。一开始觉得非常不协调,后来听导游姐姐说,很多“破楼”都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不禁刮目相看。这建筑可不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英国人的怀旧感?他们从不因为要建新而毁掉旧的,而会在保护古建筑上花更多的心思。也许多少与这原因有关吧,伦敦的大部分街道都是狭窄又弯弯曲曲的。
  住在花园里。刚到住家时,心中便有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住家这个小巧的三层小楼,却配了个超级美丽的大花园,八月的伦敦,仿佛正值国内温暖的五月,花园里处处绿意盎然,五彩缤纷,名色不知名的鲜花正群芳斗艳。待得久了,我们发现,不仅仅是住家,我们居住的那一片小区,大花园几乎是每个家庭的标准配置。在伦敦,有时真有点视觉疲劳,因为大大小小的公园随处可见,茵茵小草、参天大树、娇艳鲜花随时吸引着你的眼球,经常会让你有种住在花园里,行在花丛中的错觉。
  野生动物为友。如果说在街上常常会看到很多可爱的宠物猫、狗,这一点也不足为奇。在住家的花园里,我们居然看到了野生的松鼠和传说中的狐狸,见到我们时,那两个家伙就好像见到老朋友般的自在,没有丝毫的胆怯,看来绝不是“稀客”。见我们大惊小怪的样子,住家笑着告诉我们,常常会有野生动物不请自来,那只漂亮的小野猫就常来她家蹿门。在英国从来不用闹钟,每天早晨都是被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吵醒”,不过从来不会气恼被扰了好梦,因为一开窗那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足以让你神清气爽,让你情不自禁地多做几个深呼吸。
  一切都相处如此和谐,没有设置人行道的小路上,车礼让行人。车行在窄窄的街道上却很少发生路阻,住家犹如邻家阿姨般对我们热情的接待、悉心的照顾……我与伦敦邂逅在这个美好的夏日,期待再次相见。

                              初二(5)班 徐于涵


(五)穿梭在大不列颠

  英国十五天的旅行,一眨眼就过去了。在这十五天之中,牛津、剑桥的雄伟,白金汉宫、唐宁街的庄重,牛津街以及唐人街的热闹……,无一不让我惊讶、感慨万千。在这其中,我最喜爱的地方便是杜莎夫人蜡像馆了。
  蜡像馆是由蜡制雕塑家杜莎夫人建立的,杜莎夫人蜡像馆是全世界水平最高的蜡像馆之一,其中有众多世界名人的蜡像,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恐怖屋了。
  一进蜡像馆,第一个展厅便是各种明星的蜡像了,比如:贝克汉姆和他的妻子维多利亚、玛丽莲•梦露、暮光之城中的吸血鬼罗伯特•帕丁森、海盗船长约翰尼•德普、查理•卓别林……这里的蜡像不仅仅是逼真,甚至连真人来了之后,也无法辨认。一不留神,看见眼前一个人还需要才楞一会能反映过来是真人还是蜡像。
  接下来,便是体育明星馆了:贝克汉姆、博尔特、贝克尔、拳王阿里……我想,那些球迷来了之后,应该会激动得和每一个明星照相吧!
  下一个展厅是关于政治界的,像美国总统奥巴马、丘吉尔、撒切尔夫人等,都在我们的参观范围之内,哈哈,我还跟撒切尔夫人来了个亲密拥抱呢!
  之后的展厅便是恐怖屋了。继续往下走,音乐便不是那么欢快,而是有些阴森恐怖,一开始会有一个脸上涂着红色颜料的人,会跟你谈判一番再决定是否放你进去,好不容易进入了恐怖屋,里面灯光很暗,刚够你看清一个模糊的声影,音响效果很好,这些“鬼”总是从不经意之处跳出来吓人,再心满意足站回去等待下一个倒霉鬼。不仅仅是他们来吓人,四周摆着蜡像做得人头,被大镰刀砍到的人们……
  于是我们反应出现了差别,一部分一直低头,无论你怎样安慰都不愿意抬起头来,高分贝尖叫不断。像我却异常淡定,不但不害怕,还跟周围的鬼打招呼,HELLO!我后面的女同学已是死命抓着我的衣角,大声说:“赶快出去!!!救命啊!”
  接下来还是比较轻松的一个环节,大家坐着类似伦敦特有的出租车的小缆车,游历了伦敦的发展过程,让人不禁感叹连连……
  这就是我在伦敦的其中一站:杜莎夫人蜡像馆了,怎样?很有趣吧!

                             初二(5)班 花叶繁


(六)忘返伦敦——我的住家生活

  在伦敦,我们的住家是一对中年夫妇和他们的小女儿,我们四个同学都住在他们家。
  他们家的女主人叫Sarah,是一位护士,待我们十分温柔;他们家的男主人叫Mark,在一家大公司工作,他十分幽默,常常让我们忍俊不禁 ;他们的女儿叫做Maria,是个很可爱的小女孩,今年十一岁,已经要上初中了,她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娇气,反而事事都让着我们。他们家还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可是已经搬出去住了。忘了说,他们家还有两位重要成员:一条大黑狗:Jazz和一条小花猫Dream。
  我们四个人住在他们家里,想想就知道这多么不方便,但看他们家客房情况,就知道他们这一家做这件事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第一天晚上,我们到他们家已经九点多将近十点了,但他们一家还是等着我们来吃这在伦敦的第一顿晚餐。
  待我们吃完晚饭,已经是十点半了。这一顿我们吃的是意大利肉酱面,别人都说伦敦的食物简直难吃到极点了,但我认为这顿饭还是十分好吃的。过了几天,我们到他们家的花园里去吃烧烤;女主人给我们做米饭吃……让我在这异国他乡也刚到了丝丝家乡的温暖。
  当我们回到家时时间还早时,Maria就会和她爸爸Mark一起给我们表演各种各样的魔术:悬空的火柴、猜数、发光的大拇指……每天一样,每样都让我们不禁拍案叫绝。
  Maria还会和我们玩很多游戏:英国的传统卡牌游戏、闯关游戏、考验细心程度的不要碰红线游戏……可以说,至今我还很想念那些有意思的游戏。
  有一天晚上,我们在外面花园放小摔炮,放烟花,摘西红柿、苹果,看他们种的草莓,还尝了好几个,虽然不是很甜,但是好不愉快!
  有一天晚上,我们一起去中国餐馆Bents,吃到了不是很正宗的中国菜,但是很开心,因为我们给那里的中国服务员姐姐表演了新学来的魔术。
  有一天晚上,我们一起坐地铁去了市中心,看到了真正的伦敦夜景,再也不是网上的图片了。我们去了一家健康休闲的小酒吧,看到了英国人活跃的那一面。虽然后来下起了大雨,把我们都淋湿了,但我们还是很开心。
  有一天晚上,女主人和我们讲述她年轻时到中国来的经历,那时还是1995年,那雄伟的山,壮观的河,都让她十分惊讶。我也感受到了她的惊奇,哈哈,她一直在重复着呢:amazing。不过,在她听说了中国的新面貌之后便更惊讶了!
  有一天晚上……
  我们四个和他们一家的开心的事情,多的数也数不过来,这十五天来,他们一家待我们好得如自己的孩子、姐妹。
  最后一天,终究是要分开了,我们都很难过。唉,什么都不说了,我就在期待着,他们一家要是再来一次中国,那该有多好啊!

                             初二(5)班 花叶繁


(七)期待那马路的尽头

  经过了近十一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英国的首都——伦敦。在飞机降落后停稳的那一刹那,我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心里在大喊:“伦敦,我们终于来了!”
  我们乘坐着巴士,来到了女校的门口。静静地等待着住家的到来。我握紧手中的行李箱,背上双肩包,和同学们一起,目不转睛地盯着马路的尽头。此刻,每个人心里都在想象着自己的住家和他们的家庭。我顺着马路望去,马路两旁一栋栋精致而又美丽的洋房映入我的眼帘,屋前屋后都种满了美丽的鲜花和小草,甚至还有树。它们都被小栅栏包围着,每一家的房子和花园都有一番韵味。
  突然,在马路的尽头出现了一辆黑水的小汽车,我的心跳慢慢加快了。车子到了我们面前,停了下来,一位美丽的白人女士下车,带走了老师早已安排好的三位同学。他们此时大肆挥动着手臂,和我们说再见,脸上洋溢着的是兴奋,是自豪。好像在和我们说:“我们的住家第一个到!我们第一个走!”我的心里有些失望,心跳也不比刚才那么快了,大家目送她们消失在马路的尽头后,有注视着马路的尽头,开始等待。
  天渐渐暗了,一束光线出现在马路的尽头,紧接着,一辆银白色的汽车也出现了,开向我们。车光亮得我们睁不开眼睛。车子停在女校的大门口,这次从车上下来的是一位高大的黑人女士,和她的女儿。“叶芷汀、陈旻玥,”老师按学号报。“我是3号,下面报到的肯定是我!”我心想。用期待的目光看着领队。我的心跳又加快了,我似乎听到了心跳的声音,怦怦怦的。但是万万没想到,老师并没有报到我的名字,这家只收了两个同学。仿佛我刚才还在云端,现在却跌入了谷底。
  当我还沉浸在失望中时,又是一束刺眼的灯光照到我的脸上,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一辆黑色的吉普车出现在那条马路的尽头缓缓向我们驶来。车子停稳后,从车上下来了一位有着金色头发的白人女士,还有一位大姐姐。“这次肯定轮到我了,她肯定是我的住家。”我心想。“骆琦尔、谢佳璇、周紫喧,这是你们的住家!”领队向我们招手。真如我所料,我激动地涨红了脸,急忙拉着行李箱,大步走到住家面前,毫不羞涩地和我期盼已久的住家握了握手,微笑地说了一声:“Hello!”
  我们三个在大家的注视下上了车,她们的目光中有期待,却又夹杂着一丝失望。车子缓缓地向马路的尽头开去,那马路的尽头,是一个美丽的公园,更是我们的期待。

                             初二(2)班 骆琦尔

大英博物馆前合照


剑桥合照


牛津大学


牛津叹息桥


签约



上课中



同台表演



与友好学校同学在茶会上
【返回主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