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下午,浙江美术馆人头攒动,煌煌大观——敦煌艺术展亮相于此。我校陈芳老师组织一批书画社学员赶赴现场,领略了这场视觉与文化的饕餮盛宴。
为让观众零距离欣赏到敦煌石窟的辉煌样貌,主办方在此次展览中将它们以原比例复制。除了中央大厅第158窟的卧佛,这次展览展出敦煌自魏晋南北朝到元代最具代表性的6个复原洞窟,包括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凉时代、莫高窟现存最早洞窟之一的第275窟,西魏时期的第249窟;莫高窟最重要的初唐洞窟之一第220窟,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以及元代的第3窟。此外同期举办了“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作品展”,展出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白描作品60件。现场还展出历代敦煌临摹艺术家的成果,包括常书鸿、史苇湘、段文杰等艺术家的壁画临摹作品59幅,将观众一下带入到当年那些艺术家扎根敦煌的艰苦岁月中。
让学生们惊喜之余的意外是邂逅了台北书院院长林谷芳先生,他亲自带领着孩子们进入展厅,讲解敦煌艺术对中国美术发展的影响,对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使孩子们得以藉此深入延伸了解敦煌文化的艺术魅力。附学生观后之感想:
“如果只是自己参观敦煌展的话,我只能惊叹于古人曼妙的手法和非凡的想象力,就仅仅止步于此了。参观的时候,我夹杂在巨大的人流之中,却不妨碍我欣赏莫高窟的精彩。林谷芳老师说,敦煌壁画上流畅的线条和天马星空的想象力是当今艺术家无人能及的,而那些画师画得那么好的原因,一是技术问题,再就是心态问题了。这些作品不是做给我们看的,我们看的时候也不要想着这是为我们所做:这些作品是给上天看的,这是对上天尊敬。别人问为什么做得那么好,那是因为信念和信仰,画师们对上天怀有最诚挚,最不容置疑的尊敬,岂是现代人所能比拟的?”
———初一(2)班 冯月
“我在浙江美术馆很幸运地听了台湾著名的文化评论人林谷芳先生关于敦煌艺术展的讲座,并在他的讲解下细细地观赏了一些展品。林先生对佛学有很深的研究,他的讲解和介绍,带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欣赏这次敦煌艺术展。
不能否认,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无神论并不意味否认宗教,而这次参观敦煌艺术展,更让我体会到,艺术是源于宗教的。
关于艺术和宗教,并不能说谁主谁次,在艺术的发展中,可以说,艺术是宗教的载体,没有艺术,宗教将无法延续发展;而宗教则是艺术的灵魂,如果没有宗教,在远古时代,又何以产生艺术?”
———初一(1)班 何雨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