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伽利略——天荒坪追“星”记
发布日期:2013-12-24 10:48:50  点击次数:1819 对本内容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网络中心
  从人类探索科学奥秘的漫漫征途中,天文学一直是一个重中之重。自从人类真正“出世”以来,便一直怀着疑问:天空中白天红色,夜晚白色的球分别是什么呢?半夜里空中发光的小亮点又究竟是什么呢?400多年前的一个日子,伽利略用自己制造的望远镜看清了月球的全貌,月海、环形山,尽收眼底。他还希望能发现月球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留下的文献记载、观测仪器,乃至其精神品质,都令人们赞叹不已。
  这个星期五,我们文澜天文社的全体社员追随伽利略的脚步,来到了天荒坪,一睹夜晚浩瀚星空的壮丽风采。
  开车到了天荒坪,略作整顿,便向天文台进发。天文台座落于环绕着江南天池的一座小山坡上。在这儿,往日因雾霾而只有寥寥数颗可见的星星好像一下子全部爆发了,显现在视野里,争先恐后地散发着自己的光芒。
  胡老师和徐书记也早早地赶到了天文台,工作人员还没有到,我们架起了相机开始拍摄星空。早就听说过胡老师有一项绝技:拍人物和星座的合影。我们见识过几张胡老师和北斗七星的合影,其中最妙的一张是胡老师站在镜头中央,北斗七星像七颗闪亮的钻石饰品印在胡老师的衣服上,璀璨夺目,别具神采。这可不是PS上去,而是现场直拍哦。
  先对准要作为背景的星座,再调大光圈,调长曝光时间到30秒,人站进去,等按下快门时,用手电筒打一点光在人物上,人便可以像散步一样慢悠悠地走出来了,照片就会出现人与星座的合影了。这次胡老师对准猎户座,为所有人都拍了与星座的合影。 平日里十分严肃、做事一丝不苟的徐书记,也在看到自己和星座的完美合影后,欢呼了起来。
  我们还用相机拍了其它的星座,并用望远镜观察了许多天体。
  可能大家要奇怪了,那么这次我们去天荒坪就是用相机拍拍照吗?No!我们追随伽利略的过程,请听我细细道来。 相信大家在上科学课时,老师都提到过伽利略的望远镜和他画下的月球图。在看这张铅笔手稿时,大家都觉得伽利略美术没学好,和真实月球图像上环形山、月海等结构与整个月球的比例不对,看上去就不太精确。这还能算天文观测资料吗?
  于是大家都一边观测,一边画月球图像,看着简单,真的开始画才发现很难,环形山就是一个挤着一个,大的里面还有小的,密密麻麻地排在月球表面上。除了环形山,光滑而有金属质感的月海也难以表现,等到经过长时间仔细描画,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杰作,以为就此超越了伽利略时,再拿真实图像与手绘大作进行对比,才发现伽利略画的精确度是多么地高,我们自以为是的大作简直不堪入目,由衷地敬佩伽利略的作风是多么严谨,是多么有毅力的坚持!
  守候到深夜十一点多,再回宾馆睡到三点钟。再起来看双子座流星雨。 由于星星只有夜间,我们既然要追随伽利略,自然得牺牲点睡眠了。仰着头观测了一个多小时,等流星雨的流量减少后才低下头,脖子酸痛酸痛的。忍不住感慨大气层的重要和天文学家的坚定不移的毅力。
  这次行程唯一的遗憾是没有看见ISON彗星,希望在下次彗星来临时还可以观测到。
  又到星期天了,天荒坪的追星之旅也暂一段落了,收拾心情,追随伽利略坚持不懈的精神来进行复习,准备不久后的期末考试了。

                                初一(3)班 程嘉轩
探索月球和金星

  那些浩瀚宇宙中的星球是什么样子的?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疑问。
  上周二,我们天文社的同学为大家揭开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月球的面纱,让大家亲眼目睹了那些本来可望而不可及的名词——环形山、月海……
  同学们看到我们在食堂门口摆摊,都好奇地围过来。调试好望远镜,后面已有很多同学在等待了。赶紧把望远镜让给他们,让他们一饱眼福。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发出了阵阵的惊叹。有人小声地议论着月球上的环形山和月海,有人意犹未尽地想再看一次,有趣的是有人大声地喊:月球脸上怎么长了麻子?!一句话可让我们笑破了肚皮。没错,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有些像人脸上的麻子, 没看过的人一定不会相信,那美丽的桂花树正是由这些“麻子”和较暗的月海组成的!同学们一个个来,又一个个走,带走了惊喜和欢乐。
  到了五点二十分,人都走光了,本以为活动到此为止,没想到还有新的高潮迎接我们。
  大家把望远镜搬到了一号接送点,对准天上那颗最亮的星星。“那就是金星!”胡老师手一指,长枪短炮立马聚集,对准了那个又小又亮的光点。原来金星也像月亮啊!有人感叹。 没错,金星的样子在望远镜中看就像一个小月亮,又高又弯,像把镰刀挂在天空。
  天已完全黑了,我们才气喘吁吁地回到教室。已经5:45分了,可是我们并不觉得累。刚刚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多么美丽而又新奇的世界啊!

                              初一(1)班 欧阳泓宇
天荒坪观星

  2013年12月13日由文澜中学天文社胡老师、徐书记、二年级科学李老师和天文学顾问小林老师组织天文社同学们到安吉天荒坪看双子座流星雨及参观天文台、太阳广场。
  13日下午3:00天文社同学们自驾车,随家长开向安吉江南天池度假村,于17:00左右到达。晚8点同学们在天文台下太阳广场集合。太阳历广场,中心有一根柱,上有一个仰角30º的管子,在老师带领下我们利用这根管子,找到了北极星。在太阳广场边,还有由十二根柱子围成一个圈,并利用影子的特点,以一根主柱上横杆的投影到地上划分了从立春到冬至的节气,冬至时同一时刻同一位置,横杆的影子最长,而在夏至最短。
  在天文台上,最突出的就是三楼那个半球形的顶。工作人员帮我们打开了“天顶”,调好一架口径400mm的大炮式的望远镜观察月球。大家都在望远镜前自觉排起长队来一睹月球的风采。这架天文望远镜由于口径较大,放大倍数也很大,成像也就更清晰,所以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清晰可见。同时胡老师又带关几名同学在天台上利用单反曝光技术教我们如何与猎户座合影。之后工作人员又将望远镜聚焦从月球调换至木星,虽然因为口径过磊,聚焦不太清晰,但木星最明显的标志——云斑,两条美丽的彩带仍清晰可辨。此时北京时间9:45分。
  在大家拍完集体照准备下天文台时,我一只脚刚跨进门,就看见一道“金线”出现在我视野上方,“流星!”我大喊道,猛地抬起头,指向木星边的一块天区,不到3秒,这颗星就燃烧烬尽,从天空中消失了。其他没有看见它的人惋惜地说道:“项尚,你运气真好,今晚的第一颗流星被你看见了。”在回宾馆的路上一些同学和家长觉得太冷先回了宾馆,我和我爸以及几位老师、徐书记走在了最后,为了不错过流星,我们背道而行,慢悠悠地走着,果然在近十分钟内大部分老师和我都看见了两三颗流星,胡老师刚抱怨自己一颗也没看见。一颗最美的流星就划过了天空。这颗流星比木星发出的光还亮,足足在空中停留了近四秒钟,是这一晚上最美的流星。22:15左右,我们最后一拨人也回到了宾馆——双子座流星雨的爆发大概在14日凌晨1:30左右。
  因为兴奋,我没有睡着觉,仍坚持着看向窗外,并且有了几个不同寻常的发现:11点左右,天空晴朗,木星快速公转着;到了0点,天空忽然多了云,遮住木星及其它的一些星,0点30分,云又散去了,但木星已经离开了我视野所目及的地方,因为建筑与窗户限定了我的视野。 离集合时间还有40多分钟,我却早早地叫醒了爸爸到楼下看星星。2点半左右等我们到宾馆前的空地上,曾一鸣与文澜毕业的去新加坡留学的校友已经躺在躺椅上数流星了。据曾一鸣说他已经在这躺了半个多小时,前后共看到了近三十颗流星。
  在接下来的二个多小时里,一干同学、老师们都仰望着星空,可惜这前后几小时流星数仍没达到我们所预期的峰值——120颗每小时。真实的流星与图画上的大相径庭,你可以将天空想像成一个透明的半球态的罩子,假定罩子的中心点为木星(双子座在木星左右)将一滴水滴到木星处前后,任由它在罩子上流过,再假设自己站在罩子中,看流星。
  今晚的遗憾莫过于云层太厚而未能观测到ISON彗星,当天边出现了第一抹亮红,我们仍意犹未尽,此时,已是早上7:00点整,从13日傍晚到14日清晨的观测活动就此结束, 精神亢奋了一晚上的我与同学们回到宾馆补觉,有几位晚上睡着的同学与胡老师一起学习了相机曝光技术,或再次去了太阳广场。

                                 初一(2)班 项尚
天外来客——流星

  流星是一个天文奇观。在太阳系中,除八大行星、矮行星和他们的卫星外,还有彗星、小行星以及一些更小的天体。小天体的体积小,但他们和八大行星一样,在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如果他们有机会经过地球附近,就有可能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闯入地球的大气层,其上面物质由于与地球大气发生剧烈的摩擦,巨大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引起物质电离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流星。
  就在12月13日我校天文社的16位社员来到了安吉的江南天池进行观测:月球、木星、流星与彗星。但这次我们的观测重点是期待很久的双子座流星雨。据报道称:当天的流星数量在每小时可到达120颗。也就意味着每分钟将会出现两颗。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但是在通知中说到观测的最佳时间在凌晨3点到5点之间,我在心里不禁想到:“凌晨的3点起床!那可吃不消!算了吧!晚上也不睡觉了吧!”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看了看手表,谁知这才1点30分,我的双眼几乎要闭上了!不行!这样下去,我一定会睡着的,还是下去看看吧,这样我就可以跟学长一起拿个防潮垫去观测了!
  外面的风呼呼地吹着,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我把衣服裹的紧紧的,就像包个粽子似的!忽然!在四周漆黑的环境下,一道亮光忽然从天际划过!我的脑海中闪现出了一个想法,许个愿望吧!当我睁开眼睛时,那颗流星已经没了踪迹,在一旁的学长笑了起来:“就你也可以?流星的速度极快,一眨眼就在天际中消失了。你还不如数流星?”就这样我数啊!数啊!数到了这颗,那边的一颗消失了。在这期间我发现了许许多多的漂亮的流星,有的流星持续时间达到了4、5秒钟,并且亮度超高,可有些呢,让你眯着眼也瞧不见!
  随着流星的消失,时间也消逝了,直到凌晨5点,我数到了第69颗流星!这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收获!这个经历让我永生也难以忘怀!

                                初一(1)班 曾一铭
今夜星光灿烂

  12月13日有幸随文澜的天文社团去到天荒坪看双子座流星雨。
  山下的时候,一直很忧虑:连月亮都看不到,哪里去看星星啊,除了雾,就是霾啊。盘山公路越来越上,心情随着天空越来越清朗起来。相信这将是一个有趣的夜晚。
  记得小时候在农家的院子里,随便抬头就能看见满天星空,偶有流星划过,大人们总说赶紧许个愿。 夏夜乘凉,举头便是灿灿星汉,没有想到,短短几年,看星星也变成一件浪漫而奢侈的事了。
  星星是常见的,天文的知识却稀薄到真空。感谢有这么好的一次机会陪伴儿子,顺带着也给自己扫扫盲。
  去天文台先路过一个像太极八卦图那样一个平台,此谓太阳广场。在平台的中心有一个罗盘,罗盘上面有一个45度角度弯曲的指针,太阳光照在罗盘上的指针倒影反映在地上,地上有一圈像钟那样的刻度,倒影的指针在什么位置可准确的反映现在是什么时间。可惜到得晚了,太阳落山了,第二日是阴天,没有很好地印证一下。
  晚饭后,大家陆陆续续来到了天文台。天文台是个圆盘形的三层建筑。孩子们在这里观摩了有关天文的一些资料,影像与模型介绍,以及简仪,浑仪,地震仪的模型。第三层就是巨大的高倍率的天文望远镜了。
  工作人员加班为我们开启天顶并调好了高倍天文望远镜。 第一次在高倍望远镜里观察月亮的环形山,观察木星的红色环带,实在是又激动又骄傲。有活跃又多才多艺的胡老师带队,也不怕自己知识浅薄了,张嘴便问,于是学会从满空星光里识别木星和双子座,也学着跟猎户座合影了,寻找大小北斗……这实在是奇妙不过的经历。
  风清洌而寒冷,孩子们架起天文望远镜开始寻星。
  开始有此起彼伏的惊呼声,“哇,我看到了一颗”,“第十颗”……
  十一点多返回宾馆去。舍不得错过每一颗流星,大家倒退着走路,为每一颗划过夜空的流星欢呼。严谨而亲切的徐书记竟也孩童一般欢呼雀跃而越发可爱起来。
  三点钟仍旧起来看星星。文澜的孩子好执着,已经有数到七十多颗流星的了。“刷”一颗,哗,又一颗,哇哦,又一颗……
  可惜凌晨四五点钟,因为山上工地的强光污染,雾气升腾,没有寻迹到土星和这次特意要看的ISON彗星。
  今夜,星光灿烂。
  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长都无比的激动。作为家长,我第一次这么认真地仰望星空,观察月亮,心里纯净而透亮,干净如天,灿烂如星。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引下,观察星空,又一次地感受自然的伟大,宇宙的奥妙,也许已在心里悄悄地升腾起一种去探索,去搜寻,去研究的愿望。

                              初一(3)班 程嘉轩家长




【返回主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