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张兴华
近日,笔者在基层采访,一位县教育局局长向笔者反映:山东推行素质教育新政以后,周末不再补课,休息时间还给了学生,但是休闲在家的中小学生却无所适从。
在前不久的全国两会上,中科院院士、山东大学教授蒋民华代表在热议素质教育时也说,孙女正上高中,现在节假日不让补课了,孩子回家不知道该干什么,反而变得不适应了。
这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素质教育亟待向星期天延伸。
为什么学生周末放假在家不知所措?这无疑是应试教育导致的结果。长期以来,中小学围着高考指挥棒转,题海战术、加班加点,正像有人概括的:“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牛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难得过一个清静的星期天,自由支配周末就更是奢谈了。
应该承认,推进素质教育新政以后,应试教育的惯性仍然存在,而且还很大。这种惯性不排除,不仅导致时光浪费,更重要的是还会引起家长对素质教育的抵触,给社会上举办各种补习班的人留下钻空子的机会,增加素质教育实施的难度,甚至造成素质教育的夭折。所以,加强对学生星期天学习、生活、实践的具体指导,已迫在眉睫。
对此,有关学校及社会有关部门要通过专题会、家长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如何过好周末的方法指导,家长也应积极配合,及时提出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供孩子参考。
当然,这种指导并不是教师和家长越俎代庖的时间安排,也不是像过去搞应试教育那样硬性灌输或者强加任务,而是应当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觉培养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能力上。这种指导就实质意义来说,主要是唤醒学生内在的主体意识,让学生逐步、主动、独立地安排自己的课外生活,在心中尽快构建起一个日渐清晰、科学有序的作息时间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