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自主管理中的不等式
发布日期:2008-03-21 10:24:22  点击次数:1249 对本内容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网络中心
作者:江苏洛社师范学校 黄美蓉

  长期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证明:要取得管理的成效必须调动、发挥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为学生本来就是一个充满能动性、创造力的个体,学生有能力管理班级;同时学生通过管理的自主设计、自主准备、自主实施、自主评价,有利于管理能力的提高,符合班级管理为教育服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管理宗旨和发展方向;也有利于班主任从繁杂的班级琐事中解放出来,确立班级宏观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在确定学生自主管理的思路时,应该对四种现象加以思考。

  一、自主管理!放手管理

  有些班主任认为提倡学生的自主管理就是放手让学生管理,班主任可以卸下班级管理重担,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力。其实,班主任在实施自主管理过程中,不能一提倡自主管理就马上放手,其放手的程度是由学生自主水平决定的。由于学生自主性、主体性的发挥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其间有三级水平,则放手历程也应有三个,班主任在不同的阶段应起到不同的作用。

  管理的自觉水平,是指学生已意识到自觉参与班级管理的需要,机体处于觉醒状态。如学生在班级中,意识到自觉维护纪律、遵守班级规章、参与班级活动的重要,只是这种自觉水平还缺乏现实价值,还需付诸行动。针对学生处于管理意识萌芽这一初始自主性,班主任要进一步培育学生这一良好的自主管理意识,要加大宣传力度,引起学生强烈的内在价值体验,并使这种价值心理转化为一种动机力量,以激发他们迅速产生外显行为。所以,在学生只具有自主管理意识而缺乏实际行动的自觉水平阶段,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处于核心地位,仍必须站在管理的前台,发挥学生管理不可替代的作用。

  管理的自理水平,就是根据自主意识付诸行动并进行初步的控制。这是学生自主管理的自主性在程度上的发展,是自觉水平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这时的学生不仅意识到自主管理的重要,还积极行动起来,自觉管理班级的各项事务,但是还缺乏管理行为的节律性、调节性、协调性。班主任要着力帮助学生由自主管理意识向自主管理行为的操作迁移,可组织学生民主讨论, 明确自主管理的重要性,并科学合理地设计、分配管理角色和责任,向学生提出管理目标、时间、质量、数量上的要求,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自主管理意识。虽然在自理水平阶段,学生已有了管理岗位,开始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自主管理工作逐步正常,但班主任仍不能放手,必须做好进一步的扶持工作,以扶为主,扶中有管,管中有放。

  管理的自为水平,就是个体能够自主地支配调节自己的管理行为,以适度的方式实现自主选择的目标。这一水平主要的特征是控制节奏,学生能在能力阈限内选择管理目标,完成全部自主管理活动,所以是较高程度的自主管理水平,必须加以巩固和强化,直到固化为止。到了管理的自为水平阶段,学生已能熟练地应对班级日常事务管理,班主任可隐退到班级管理的后台,但也不是完全放手,只是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自主管理的创新性指导上,做到以放为主,放中有扶,扶中有导。由此可见,在不同的自主水平上,班主任发挥着不同的班级管理作用,即使在自主水平较高的自为阶段,班主任仍发挥着宏观管理的重要作用。那种认为倡导自主管理就等于放手管理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用这种观点指导工作容易造成班级管理的混乱,也是班主任对自主管理中学生作用的片面夸大和教师作用的狭隘理解。

  二、自主管理

  纪律、卫生的自主管理在班级的自主管理方面,班主任往往有个预设,则班级的纪律与卫生工作可由学生自主管理,为此确定了管理的人员与管理条例,形成了管理的章程,做到放手发动让学生管理,但对关系着学生发展成才的学习方面则不敢全部放开,班主任仍事必躬亲。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班级各管理小组的组成与工作开展情况。班级的管理小组与管理岗位的设置主要有班级纪律(包括课堂纪律、自修纪律、课间操与课外活动的纪律等)、劳动卫生、治安保卫、生活服务、文娱宣教、学习发展等方面,其中纪律、卫生、劳动、生活服务等自主管理小组属于班级自主管理的主要部分,是班级管理中着重强化自主管理操作的部分,且管理结构清晰,管理职责明确。而这些管理主要起到形成、维持班级正常秩序与安全的作用,所以面向纪律、卫生的自主管理属于维持性的自主管理,在班级中发挥着保障、基础的重要作用,但这并非是班级管理的根本价值追求。

  班级管理必须树立为学校教育服务的管理宗旨,学生的人格和素质的综合发展是教育追求的目标,班级管理也要为这一目标服务,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管理理念,形成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管理价值取向。本着这一精神,自主管理可以加大为学生广泛意义上“学习”和发展服务的自主力度,丰富“ 学习”的领域,成立文学、艺术、科学等各种学习性、发展性的活动团体,并进行学生的自主管理。这种把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作为自主管理核心内容的价值追求,是与学生的创造、发展、探究、价值实现相关联的管理理念,是一种发展性的自主管理。

  三、自主管理

  只为提高管理效益一般认为倡导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主要是对原有管理模式中的管理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自主管理运用于班级管理中,它确定了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克服以往管理中把学生当作被动客体,习惯对学生发号施令,用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范去要求学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理念,变成视学生为独立个体、管理主体的自下而上的低重心的管理理念,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在管理活动中通过学生积极性的发挥,改变以往管理中的低效、被动现象,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但是如果自主管理仅理解为重视人、关心人、做好人的思想工作、调动其管理积极性,着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那么就把自主管理当成是实现管理功利目标的手段。学校的管理与企业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的不同是,管理作为学校的一种活动方式,要围绕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运作,所以,我们理解的自主管理除了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搞高人的管理积极性,以提高管理效益外,更以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的。自主管理可以通过学生在管理中的自主设计、自主选择、自主控制、自主调节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它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管理模式,是从学生发展角度设计的管理模式。由此,自主管理的提出,不仅是追求一般意义上管理效率的提高,更是思考用怎样的管理理念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四、自主管理!部分人的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强调学生积极性、能动性的发挥,但班级并非只是个别学生实施自主管理理念的舞台。班级的自主管理提倡的是人人参与,每位同学都要在班级管理中确定自己的岗位,做到人人有岗,人人定岗。为了使每位同学都找到合适的管理岗位,应尝试进行“自定岗位行动”,让学生从班级的公物、思想、言行方面寻找、发现、确定自己的管理岗位。同学们在自己确定的岗位上,能主动、积极履行管理职责,更主要的是由于人人有岗,同学们又是被管理者,在这种交互的管理活动中能真切体验到管理工作的价值、意义,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同时人人参与班级自主管理也有利于淡化和克服官本位思想,消除由于个别人的自主管理所形成的权力集中倾向,培养和谐、民主、健康的班级气氛。
【返回主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