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育公平 提升教育品质
发布日期:2008-03-12 13:08:05  点击次数:781 对本内容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网络中心
  全省教育局长会议召开后,杭州市教育系统的师生员工认真学习了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的讲话精神。日前在接收记者采访时,该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徐一超表示,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教育工作的重点和要求,增强了各地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杭州市将努力推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品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杭州建设“生活品质之城”提供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

  落实科学发展 建设教育强市
  徐一超说,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首先要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实践,加快推进教育发展。十七大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当前杭州迈向发达水平的城市化进程中,努力建设与之相匹配的一流的教育,构建优质、均衡、公平的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是历史赋予杭州教育的重任。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对于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具体到杭州教育,就是要围绕“建设教育强市,共享品质教育”的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品质,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健康持续发展;就是要进一步推进教育法治,强化教育服务,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改革,扩大教育开放,深化素质教育,优化教育生态。
  今年杭州教育将继续朝着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前进。其中,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要达到97%,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80%以上(六城区85%);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以及“三残”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均保持全省领先水平,义务教育段优质教育覆盖率达65%;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比例达98%,其中优质高中招生数达到76%(六城区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以上;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社区教育发展,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每个区、县(市)均建立社区学院,95%街道建立社区学校(分院)。

  关注民生问题 坚持教育公益
  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需要积极关注教育的民生问题。徐一超表示,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教育放到社会建设部分,作为民生之首加以强调,并明确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杭州市全面落实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认真实施教育惠民政策。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进程中,连续三年三大动作走在全省前列:2006年,全市免杂费;2007年,市区农村免课本费、作业本费;2008年,全市免课本费、作业本费。此外,义务教育段公办学校自2007年春季起免收代办服务费,秋季起免收借读费。杭州市正在积极探索构建功能完善、机制健全、多元混合的教育资助体系。包括建立健全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资助券实施办法;实施助学、奖学、特殊专业免除学费、工学结合、社会资助等一整套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建立起以励志奖学助学、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高等教育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从而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以及中等职业教育的全覆盖。
  杭州市将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制度建设,确保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同时,进一步整合优化特殊教育资源,打造全国一流的特殊教育品牌,推广普通学校建立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经验,为“三残”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创造良好条件。此外,杭州还将进一步实施阳光工程,规范办学行为。继续完善中考网上阅卷、网上查询、网上录取和录取过程现场直播等工作,以公开透明来作公平公正的基本程序保障;继续实施教育收费轮查制,对全市教育收费公示及收费情况进行一年一度的专项检查,积极开展争创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县、市)活动,巩固规范教育收费的成果。

  推进优质均衡 共享品质教育
  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需要追求教育的高水平均衡,满足人民群众享受多样化优质教育的需求。徐一超说,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十七大总结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杭州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就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创新之举,它面对杭州城市化提速的新形势,以教育公平为诉求、以优质均衡为目标,旨在通过探索优质教育资源扩展增殖的高效路径,实现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自2004年市委、市政府确立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以来,城区名校教育集团和城乡互助共同体成为名校集团化战略的一体两翼,“两轮驱动”,相得益彰。目前全市名校教育集团已发展到69个集团257个成员单位,其中六城区幼儿园名园集团覆盖率达到18.9%,中小学名校集团覆盖率达到54.0%,余杭区、富阳市在原先的“名校+新校”探索和实践基础上实现了正式组建教育集团的零的突破。全市已有670所城乡学校加入互助共同体,占全市义务教育段学校总数的77%,学生覆盖面达80%。浙江省教育厅在去年11月通过调研,形成了题为《借助制度创新提升区域教育均衡化水平》的调研报告,给予杭州市集团化办学探索以充分的肯定。下一步,杭州将强化集团化办学量与质的协调发展,推进办学体制、投入体制与人事制度创新,研究和完善集团化办学督导评估机制,力争在今年使六城区中小学名校集团化覆盖率达到58%以上,幼儿园名园集团化覆盖率达到22%以上,全市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参与面达到80%以上。
  追求教育的高水平均衡还要体现在学校管理、师资队伍、校园文化、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学校品质的全面提升上,要努力探索与实现学校的科学管理、规模经营与文脉传承、个性生长的有机融合与和谐发展,要通过建立学习成绩“后1/3学生”帮扶监测体系、深化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行动计划”等举措,切实推动学校将育人模式加快转换到培养所有学生及其全面发展上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意识需要从小培养,这对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都市,杭州需要进一步推进学校管理与德育创新,在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再造学校文化,构建师生共同进步、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提升学校教育品质,树立“学在杭州”的品牌形象。
【返回主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