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老师惟一资源? 老师为何向蝇头小利折腰
发布日期:2006-12-22 07:20:33  点击次数:1263 对本内容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网络中心
2006年12月22日 06:56:0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学生就是老师惟一的资源” 昆明一中学教师自述校园回扣

“当老师4年,收过的回扣不过数千元,愧疚感

却与日俱增。”昆明市某中学高三教师陈宇(化名)近日对笔者说。

陈宇的侄女今年刚上初一,老师就隔三岔五地向他们班推荐

这样那样的辅导班和网校。作为家长,他觉得很反感;作为同行,他却没有底气指责侄女的老师。这种矛盾促使他对自己的职业重新进行了一

番审视。

以下是陈宇的自述。

回扣已经从教辅书蔓延到其他收费

4年前,我大学毕业来到这所中学

工作时,教研组长交给我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订购教辅书。

刚开学,就有书商拿着样书找到教研室,见老师就送。他们承诺的批

发价一般是4折到6折,一个比一个低。当时我教两个年级,一共收到了6、7本样书。为每个年级各选出一本后,教研组长说:“按8折收钱吧。



当时我很惊讶,不知何意,但还是照做了。几天后,教研组长交给我700多元钱,什么也没说就走了。我回去后仔细一算,正

是我任教的4个班订书的差价。

这件事让我心里有点疙疙瘩瘩。但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一半以上的老师都要在订书时“吃”

两三成的差价,“狠”一些甚至向学生收取全价。

以一个班50个学生计,假使一本教辅书的定价是20元,老师平均获得30%的回

扣,每个班就有300元钱落入自己的荷包。语、数、外每科允许订两本教辅书,这三科的老师赚得更多。

而且,现在校园回扣之

风大有向其他收费蔓延的趋势。每个学期总有三四次,学校政教处向各班发放一些宣传单,什么北京来的专家做报告、什么高考冲刺讲座等等

,以学校的名义通知学生参加,我们都知道,这肯定是有利益在里面的。

这个学期我刚刚当上高三班主任,各种或明或暗的“外

快”就来了。只要自己愿意,订书订报、招生招考、春游秋游、推荐什么“记忆法”或电子辞典之类的教育产品,但凡与学校有关,就有文章

可做。

我们学校自己办了一个高考辅导班,每动员一个学生上一门课,我可以得到每月10元的“提成”,这样,每个月多出500

多元的收入。这并不算多。理科学生参加辅导班的更多,有的理科班的班主任单是这一项,每个月坐收1000多元。

你以为学生和

家长不知道吗?他们自己去买书还打8折呢。

有一次一位家长跟我抱怨说,一套140元钱的校服,怎么穿了几个星期就脱线了?上

学期,孩子回家说要买计算器,他将家中的计算器拿给孩子用,可数学老师说必须统一购买,结果比市场价高了近一半。同一本教辅书,已经

给孩子买了,老师还要求统一订。去跟老师说,他们就说已经跟书商下订单了,没法改。

我当时那个羞愧啊。无言以对,只好笑

一笑。

钱不多,还“腥”了手

说实话,我不想拿这几百块钱的回扣,不多,还“腥”了手。但是,当我只按实价

收钱时,有的老师就会说他们是按全价收的,我这样做会影响他们。

每收到一笔钱,我都要作一番心理斗争:“吃”吧,良心不

安;不“吃”吧,会影响自己和同事的关系。想来想去,最后总是决定“随波逐流”。

这可能已经是一种惯例了,由来已久,也

不是某几个老师的问题。回扣是全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大环境如此。只是,人们对教育界盯得更紧一些。

有人批评我们说,回

扣会导致师生关系的异化和家长对老师的不信任,校园是必须竭力保持的最后一块净土,如果学生在校园里上了第一堂“回扣”课,难以想象

十几年后,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子。

我倒认为,这与“师德”没有必然联系。大部分的老师并没有“利欲熏心”、“惟钱是从”

,在选择教辅书或推荐辅导班时,仍然是以质量为首位的。如果一本书编得乱七八糟、一个辅导班徒有虚名,我也不会违心推荐给学生。有的

老师在选择教辅书时,基本上要从头到尾做一遍以比较出优劣,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

教师为什么向蝇头小利折腰



有的老师之所以放下师道尊严,甚至顶着被人骂的压力拿这几百块钱,我觉得,是因为心理不平衡。

学校的责任正在无限扩大,

教师承受的压力也在扩大。国家规定教师的工资水平与公务员持平,但是教师的付出远远不是实际收入可以衡量的。

举个最简单

的例子:我们学校不要求坐班,但是只要是上班时间,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待在学校里,怕下课的时候学生来问问题,找不着。这种压力一半是

环境、一半是自己给的。我偶尔提前回家,老是疑心手机响,要眼看着到了放学的时间,心才落地。

我当上班主任后,每个月多

了600元的补贴。可是,班主任的责任是个无底洞,不在其位是体会不到的。从早上7点半到下午6点得一直在学校守着,学生迟到、缺席、卫生

不合格、评不上文明班等等,都要扣钱,最后到手里的不到一半。

家长、学生不分时间,事无巨细都给我打电话,通讯费猛涨。

比如,为一个学生请一节课假,我得打好几个电话,跟家长核实、跟任课老师解释,心烦了我会想:都高三了,用得着这样盯着吗?可是,学

校就是这样规定的。

可以说,这点钱“补贴”不了担当的责任。

教师的级工资差距,是很小的。一级教师比二级

教师才多100多元钱,辛辛苦苦地熬这么个职称,有什么意思呢?我们学校还算是重点中学,普通中学的老师更辛苦,待遇更差。



当老师,生活单调不说,自己根本看不到进步。出差的机会极少,连每年的履职培训都要自己掏钱。我们教研组长教了20多年书,只去北京学

习过一个星期。

与其他许多行业相比,教师的圈子很小。尽管我仍不赞同从学生身上“赚钱”,但是我能够理解。老师惟一的“

资源”就是学生啊!

当然,我们都明白,无论我们有多少借口多少牢骚,学生很无辜,从他们身上收取回扣都是不对的。不管哪

个老师,面对这个问题都无法坦然。 (雷成)

【返回主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