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08日 10:59:28 来源:半月谈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
推崇“吃苦教育”,反映了一种教育的无奈和无力。生活本来就有苦有甜,每个人都应该能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一点,并从中获得教益和锻
炼。那么,为什么有些家长们还要送孩子专门去接受“吃苦教育”呢?这涉及独生子女时代的种种教育误区,值得全社会认真思考。
学生论坛
重在言传身教
自读书至今,我的父母一直在外经商。虽然远隔千里,父母对我的教育却没半点放松。
不过他们也并非事无巨细一一过问,而是在大方向上进行引导,并以一种平等对话的方式与我交流,因此我很愿意聆听他们的教诲,学习上脚
踏实地,生活上节俭自制。
其实,父母也非常注重对我的“吃苦”教育,但往往采取的是言传身教,而不是命令和胁迫式。每年
年末父母都要回家过年,他们会围在火炉边跟我谈起他们结婚时一无所有,每天只有一碗米饭还要分着吃的辛酸往事,往往使我泪流满面。平
时,只要一想到父母的艰辛,就不敢大手大脚地花钱。
同时,父母还经常鼓励我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我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在小学三年级的暑假,就推着自行车跑街串巷卖冰棍。当时我还没有自行车高,每天都要顶着烈日的炙烤,这对于我的意志确实是一次艰
苦的磨练。有一次不慎摔倒,自行车整个压在身上,幸亏路人帮忙,我才得以爬起来。当时胳膊肘上蹭破了皮,还流了好多血。但一个暑假坚
持下来,我挣了200多元。拿着浸满自己汗水的钞票,心里真是美滋滋的。
我认为,“吃苦”教育对孩子而言确有必要,但不一
定非得进什么“吃苦学校”。因为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家长可以找到无数个对孩子进行科学合理的“吃苦”教育的机会。“吃苦学校”除
了让可怜的孩子心惊肉跳外,能否达到锻炼学生意志的目的很值得怀疑。因此,希望迷信“吃苦学校”可以让孩子脱胎换骨的家长三思而后行
!(湖南省怀化学院中文系 严万达)
“任务式”吃苦不可取
“吃苦教育”出发点固然好,但为此开办“吃苦学校”
,让学生集中吃苦,这种方式不值得提倡。
由于娇生惯养,现在大多数青少年确实害怕吃苦,意志薄弱,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极为不利。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老师和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教育和引导,让孩子从点滴小事中认识到:在生活中吃点苦很正常,没什
么大不了的;只有具备不怕苦的精神,一个人将来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样,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中,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
用,让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锻炼。
而开办“吃苦学校”、开设吃苦课程,实际上就是把“吃苦”从日常生活中剥离出
来,成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这样,就会让学生有“任务”观念,学完拉倒,不会将其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由于训练严苛,有些学生甚至会
对此产生厌恶情绪,一旦跨出校门,可能会更害怕吃苦了。 (河南省商水三中 苏晓晖)
警惕矫枉过正
我是一个在
庄稼地里长大的农村学生,我不否认多吃点苦、多干点活对一个人的成长很有好处,甚至还为自己能拥有这样的童年感到庆幸。但对于社会上
出现的“吃苦教育”,本人却实在不敢苟同。
我认为,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可偏废
。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全面成长,而不是溺爱;在学校教育中,要加强素质教育,将学生动手能力、生存
能力的培养,点点滴滴地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开办专门的“吃苦学校”,不仅不能达到“吃苦教育”的目的,还会在他们的心中留下难以
消除的阴影。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 刘义奇)
要细水长流
我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在城里长大,家庭环境比较优越
,但并没有因此养尊处优、娇纵懒惰。父母为了培养我勤奋、坚毅的良好品格,从小就向我灌输“劳动光荣”的道理,并有意识地让我“吃苦
”,如让我自己洗衣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甚至学着煮饭做菜。暑假的时候,父母就领着我到农村的亲戚家里,一起生活、劳动;上了高中
,父母为我联系暑假工让我接受锻炼;进了大学,我已经能做几份家教来养活自己了。从小到大,我一直是大人们夸奖的对象,孩子们学习的
榜样。而我知道,这和父母的“吃苦教育”是分不开的。所以我认为,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是必要的,但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既要了解孩
子的生理、心理承受能力,又要细水长流,让孩子从小在耳濡目染和身体力行中养成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今后成为建设国家的栋
梁之才。 (广西民族大学中文学院 黄炜)
“吃苦”让我懂事了
今年暑假,在妈妈的支持下,我报名参加了“国防
夏令营”。军事化管理,对我们这些生长在蜜罐里的城市孩子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一周的强化训练,不知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这
让我懂得了许多,也懂得了妈妈为什么让我参加这个夏令营。尽管回来后大病一场,但当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参加教师节汇报演出并赢得阵阵
掌声时,我心里的自豪无以言表。
我体弱多病,时不时感冒发烧,常常影响学业,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锻炼。通过这次夏
令营,我明白了要想身体壮,就要不怕吃苦,勤锻炼。以前,在家里活干得很少,有时自己能做的事也让妈妈代劳。而在夏令营里,什么事都
要自己做,这让我学会了自立,也懂得了妈妈的艰辛。以前吃饭挑三拣四,也不知道节约,而“吃苦教育”让我明白了粮食的可贵和勤俭节约
的道理。
在夏令营里,教官还给我们讲了一些外国青少年的故事,他们的自立能力和自强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我相信自
己的事要自己做,只要肯吃苦,什么事都可以做好。(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实验小学 郑菲菲)
这份爱,堪思量
现在
的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得多,但我们的身体素质却在走下坡路。学习任务重固然是一个原因,但家长不恰当的“爱”也不容忽视。
父辈生活的那个年代,生活条件比较差,别说现在的大鱼大肉见不到,有时连吃饱都很困难。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受半点委
屈。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家长必过问,一手操办孩子的一切。长期发展下去,许多学生都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生活能力非常差,体质也不
好。这种结果,让一些家长着急起来,于是又把孩子送去接受所谓的“吃苦教育”,希望孩子能迅速改变模样。可是,教育是一个长期积累的
过程,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因此,我认为家长应该反思自己对孩子的爱和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 潘
正建)
家长谈心
谨防“吃苦教育”极端化
我儿子现在5岁半,上学前班,他所在的学校也对学生进行
“吃苦教育”。每逢周末,学校便组织他们到城郊一个园艺场给花浇水、除杂草,儿子每次都是高兴而去,欢呼而归。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
他认识了很多种花木,并能说出它们的基本特征。这种“吃苦教育”既陶冶了情操,又增长了见识,得到孩子和家长的普遍认可。
现在大多数独生子女因为“温室效应”,依赖思想严重,意志薄弱,遇到一件小事便畏首畏尾。因此,我认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吃苦教育”
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任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吃苦教育”方式都值得积极探索。但与此同时,要警惕“吃苦教育”的极端化倾向,一
些不合要求便体罚,使学生身体、心理都不堪重负的教育方式,必须予以禁止。因为这种所谓的“吃苦教育”,不仅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
,而且也是违背教育宗旨的。 (重庆市奉节县康乐镇党政办 黄开林)
旁观者言
孩子的心里其实已经够“苦”
对于“吃苦学校”这一新事物,我不敢苟同。
现在的孩子,身上确实有一些共同的毛病,如娇生惯养、独立性差等
。但是,这些毛病无一不与我们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与其送孩子去接受“吃苦教育”,还不如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上存在的
问题,并加以改正。
此外,虽然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让人感觉他们生活得十分幸福,但实际上他们却压力很大,心里有很
多苦楚。目前,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老师、家长所关心的只有学习成绩而已。孩子平时没有休闲娱乐的时间,到了节假日,又有各种各样
的补习班在等待着他们。没有玩耍、没有自由,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样的成长过程能说是幸福的吗?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仅不应该让
孩子去接受什么“吃苦教育”,反而应该想方设法消除他们的苦恼,让他们快乐成长。(安徽省马鞍山市天成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许继华)
这种教育必须得到孩子的认同
我有一个堂弟,去年上初一。由于在学校打架闹事,被学校劝退,休学半年。在这半
年的时间里,他被父母安排到了自家经营的农家休闲园,做起半个服务生。扫地、擦桌子、洗碗、捡菜等,每样都得做,晚上则在父母的督促
下补以前落下的功课,每天都过得苦兮兮的。然而,没想到今年开学后重新读初一,他依旧不用功,每天放学后要么躺在床上听音乐,要么电
视看起来没完。那么,此前的锻炼对于堂弟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我想,如果他自己意识不到“吃苦教育”的意义并自觉自愿地去践行,那么让
他锻炼再长的时间也于事无补。
因此,我怀疑那些所谓的“吃苦学校”是否真能改掉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毛病,磨练出钢铁般的
意志?那些送子女接受“吃苦教育”的父母,可能都坚信那句老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想当年他们也是这么走过来的。虽然这一
初衷是好的,但不能拔苗助长。通过单纯吃苦的方式来磨练意志,除非孩子能从心里认同其意义,否则非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可能适得其
反。
磨练孩子的意志不一定非得通过吃苦,而且在这个安居乐业的年代,也没那么多真正的苦让孩子们去吃。要改掉孩子娇生惯
养的坏毛病,培养他们的独立性,父母们首先应该审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很多孩子其实都是由父母一手惯出来的;其次,可
以通过生活体验、参加公益活动等方式逐步帮助、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再次,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让孩子明白自强、自立
才是日后安身立命的根本。 (云南省永胜县仁里交警中队 王斌)
老师点评
让生活真实地展现在孩子面前
我是农村中学的教师。我有个亲戚,经常向我询问她家孩子在校的表现:有没有调皮,有没有好好上学,学习成绩怎么样。可是,这个孩子
却实在不如父母所愿,不是打架就是旷课,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最后弄得几乎上不下去了。亲戚很揪心。
暑假里,我到他家去,
看到他一个人在家玩游戏。我问他爸爸妈妈呢,他说下地干活了,我问他怎么不去,他说不会干。我又问是什么活以至于他不会干,他头也不
抬地回答:“拔草。”并继续玩他的游戏。接着,他又补了一句:“天这么热,我妈不会叫我去干活的。”
亲戚中午回来,一到
家就问孩子作业做完了没有,孩子说做完了,并嚷着饿了,叫妈妈快做饭。她就去做饭了。我问他:“你也不帮你妈烧火?”听我这么说,孩
子并没有离开游戏机,只是大声说:“妈你可要我烧火?”“玩吧,我自己做。”孩子冲我笑笑,又欢天喜地地玩游戏了。
这件
事让我很有感触。现在一些父母经常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能吃苦,生活能力差。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家长自己。对于许多父母来说,
生活很辛苦,但他们却宁愿将这一真相在孩子面前完全遮蔽起来,费尽千辛万苦,也要让孩子过上养尊处优的生活。这样,孩子又怎么会明白
生活的艰辛,怎么能有自立能力?我认为,家长应该让孩子尽早接触实际生活,让他们做做家务、干些农活,明白生活的艰辛,培养吃苦耐劳
的精神。否则,在温室里长大,孩子将来怎么面对生活的挑战呢?(安徽省固镇县何集中学 张朝刚) (王秀真 苏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