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25 10:51:57
山东淄博高青二中校长 孙佃河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一直被伟大的中华民
族所崇尚,“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道德是立人之本,社会发展在依靠法律制度的同时更要依靠道德的巨大作用。党
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鲜明地提出了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明确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而以人为本与以德
立人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重要论述,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辟概括,同时又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
征,是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八荣八辱”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征程中所应秉持的道德指南。
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校教育应该
发挥积极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校教育的对象为广大青少年,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学校教育
过程中,树立青少年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决定其一生的发展之路。尤其中小学教育时期,是其树立人生目标的关键阶段,正确的
引导青少年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社会风范,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在青少年头脑中扎根,引导学生客观的全面的正确的认
识社会,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摒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及极端个人主义等恶习,让学生学会思考和正确判断荣与辱、是与非、
善与恶、美与丑、真与伪、劳与逸的界限,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武装头脑,充分发挥学校传播先进文化、培养后备人才阵地的基础教育作用,确保
青少年走出校园后能清醒的有效的认识和完成肩负的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具有重大意义。
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学校要
正确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把继承、发展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突
出的位置,重视德育教育,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学习?教育学生牢记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把社会
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与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认识水平结合起来,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传授学生知识,鼓舞学生信心,完善学生人
格,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教育中突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如高青二中实施
的“爱心教育工程”,通过网络、电教片、宣传栏、板报、校报、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师生谈心等形式,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
、集体主义和中华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时代精神为主要内容,开展“爱我中华、爱我山河”征文、祭扫烈士墓、学习雷锋、中华礼仪、
参加“讲文明、知荣辱”知识竞赛、讲中华美德故事、为中华振兴学习标兵评选、唱《八荣八耻歌》、《公民道德纲要歌》等活动,将社会主
义荣辱观教育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努力培养有理想、又道德、又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弘扬
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教师把“八荣八耻”作为自己的基本行为准则。“尊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用行动博得学生的尊敬和认可,才能真正
发挥学校教育的目标,而“身教”的力量远远胜于“言传”的效果。教师的“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
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始终保持人民教师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将荣辱观教育和职业道德规范紧密结合,继承和发扬教师职业的优良传统相结合,用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为学生作出表率。多年来高青二中坚
持定期的经常的对教师进行价值观教育,学习魏书生、李振华等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开展“我的幸福观”大讨论,让每一名教师认识到平凡
不能平庸,要在平凡的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升华人生价值,在服务和奉献中体验愉悦和幸福。
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学生要坚持
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切实把“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行动,努力作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用中华传统美德、优秀革
命道德和时代精神净化校园、美化校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心灵美,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从不随便吐痰、不乱扔
废纸、不违反学校纪律、不讲脏话粗话、不攀比吃穿开始,从按时参加升旗仪式、孝敬父母、诚实守信、积极参加劳动、努力刻苦学习开始,
用行动体现新时代青少年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
中青在线专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