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一二.九 发扬爱国精神——初一3班 |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12/11
点击:4717 评论:0
|
|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纪念一二·九 发扬爱国精神”。
历史的车轮缓缓地向前转动着,在经历了无数次痛苦与磨难后,它依然不屈不挠滚滚前进!1935年12月9日,一个令人痛心,但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在北平爆发了,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无忌惮地践踏中国的领土,而国民党反动政府无耻地采取不抵抗政策之时,北平的爱国学生像雄狮一样怒吼起来,把“九·一八”以来郁积在心头的仇恨和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愤懑都迸发出来,开展了抗日救亡斗争,掀起了“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是“五四”运动以来又一次由爱国学生发动并得到全国人民响应的运动,至今已整整七十周年了。70年后的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以青年人特有的激情颂出对祖国的骄傲和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古代的屈原,还是近代的鲁迅,只要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都深深懂得这个最简单的道理。爱恋自己重于斯、大于斯的故乡和祖国,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共同的感情。正是这种感情,激发了中华儿女酷爱自由,坚韧勇敢的个性,使他们为了争取独立、自由、幸福而顽强地战斗,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从强权压迫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正是这种感情,赋予中华儿女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无穷的创造力,使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之林。“一二·九”运动告诉我们,一切爱国者都把祖国的利益看得重于一切。
“一二·九”运动告诉我们,个人的理想、前途与祖国的命运是紧密相连、休戚相关的。杰出的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说过:“如果你失去了祖国,你便失去了自己。”“唇亡而齿寒”,作了亡国奴,连人格和自由都得不到,还谈什么个人利益与幸福呢?“位卑未敢忘国忧”,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决不能在我们手中失去。同学们,让我们以“一二·九”运动的中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为榜样,“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以钢一般的意志,火一样的热情,投身到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热潮中来吧!谢谢大家!
初一3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