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为“五四运动” 初一(12)班 |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11/14
点击:5086 评论:0
|
|
文澜初一(12)班 陈曦
我想我们初一的同学对于“五四运动”,仅仅限于一个名词,有多少同学听过五四运动?有多少同学初略的知道五四运动?有多少同学详细地了解五四运动?我想很少很少。如果让我们将五四运动与爱国联系在一起,怕是困难。经过我几翻周折,查尽资料。就让我来介绍一下何为“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怎样引发的?1919年初,美、英、法、日、意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由当时的军阀政府派代表参加。“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了中国代表的要求。4月29日,控制和会的“五强”正式决定把战前由德国掌握的胶州湾及其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而作为战胜国的北洋政府竟然准备在宰割中国的“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北京,立即引起了广大学生和各阶层人民的愤慨。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各校学生3千多人,分别汇集到天安门举行游行示威。高呼“取销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军阀政府派出军警镇压学生运动,于是掀起了“五四”风暴…… 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发动大罢工,参加的各业工人、店员等,达十多万人。6月10日,罢工达到高潮。沪宁、沪杭等铁路工人,举行总罢工。上海水陆通全部断绝。接着,唐山、天津、长沙、济南、南京、武汉、杭州等地工人,也继举行游行和罢工。在工人,学生的推动下,上海和全国各重要城市商人,也举行罢市。这终于迫使北洋军阀政府让步, 1919年6月28日宣布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在“五四运动”推动下,新文化运动也迅猛发展,中国新起的思想界领袖和知识分子,通过思想改革、社会改革来建设一个强大的新中国,振兴中华,不受列强欺压。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国主义与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封建,1919年5月4日的抗议示威正是发展成这一连串行动的转折点。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士可杀不可辱”的传统。孔子所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肯定个人意志的独立。 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肯定人格的尊严。我认为现在的中学生普遍不能肯定自己的人格尊严:哈日哈韩,崇仰媚外,不了解自己国家民族文化,不了解自己国家历史,国家政治,国家领导人…… 应该承认,中国文化确实具有优秀传统。正是因为具有优秀传统,所以中华民族能绵延至今,虽遇到挫折,也能奋发图强,虽衰复振。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更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拥有奋发向上的思想,博大宽容的思想,大力发展科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是一项伟大的任务,我们就应以这为积极努力目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