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介绍 | 组内动态 | 教学资源 | 学生活动 | 时事热点 | 历史天地 | 地理博览 | 智慧人生
   首页 > > 地理博览 >
千姿百态的房屋风格
  编辑:yangqx 发布时间:03/14 点击:1455 评论:0
    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千差万别,房屋风格也各不相同。人们建筑房屋,也不能不摸透老天的脾气。

亚马孙河流域的房屋,被许多柱子高高托起,好似空中楼阁。这是因为地面高温潮湿,毒蛇等动物到处乱爬,人们为了安全,特意把房屋悬在空中。

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气候湿润,尤其是夏半年,地面特别潮湿。傣族同胞用当地盛产的竹子,建造了双层竹楼,上面住人,下面做蓄棚,避开了过分潮湿对人体的危害。

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房屋屋顶尖得实在厉害,好像有意刺破苍天似的。原来这些地方夏季多雨,冬季多雪,屋顶倾斜度大,有利于排水,而且减少雨、雪对房屋的冲击与压力。

在南太平洋某些岛屿上的房屋,屋顶是平的,四周边沿上略为隆起,活像一只只硕大的浅底花盆。这是因为海岛上缺少淡水资源,房屋的平顶仿佛向天空张开的大口,贪婪地将老天的恩赐──甘霖灌饱自己的肚子,以便岛民日常饮用。

在北非和中东的热带沙漠地区,老天却如此吝啬。比如埃及的阿斯旺,一年只下几毫米的雨,大地是如此干渴,再加上白天骄阳似火,气温上升到50°C以上,人们不得不为房屋穿上厚厚的衣衫,这里的房屋墙厚,顶厚,门洞狭小,一般不开窗户,所以屋外尽管热浪滚滚,而室内却凉爽如春。显然,厚墙和厚顶起了隔热作用,使室内和室外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我国北方堆积着深厚的黄土,黄土有直立性,又比较干燥。那里的人民在黄土崖壁上开窑洞,这种洞穴建筑冬暖夏凉。

格陵兰岛和加拿大北部气候寒冷多雪,当地居民因纽特人就地取材,把万年雪制成雪砖,然后堆砌成半圆形的“雪屋”。

在温带森林地区,人们就用木材造屋。比如北欧的芬兰,用丰富的温带针叶树建造各种平房和楼房,有些建筑虽然经历几百年,但依然屹立在大地上。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从奇乾到满洲里,长达数百千米的边境上,可以看到整村整村的“木克楞”(木质结构的房屋)。南美洲的圭亚那,盛产坚硬的绿心木,人们盖房全用这种坚硬的优质木材。还有东南亚的老挝,那里盛产檀木,首都许多建筑物都是用檀木建的,因此连首都也用了“檀木之堡”(万象是音译)来称呼。

盐,是工业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但它还为建造人类居室立下了功劳。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地下就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盐教堂。欧洲奥地利的维尔卡,在地下建成一座非常精致的“地下盐城”。“城内”建有舒适的居民住宅,漂亮的跳舞厅和金碧辉煌的教堂。欧洲波兰的克拉科夫,有一座维耶里奇卡盐矿,人们在这里建成了一座“地下水晶城”,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我国青海的柴达木盆地,也是一个盐的世界,那里不少建筑物也是用盐建造起来的。

 



 

杭州文澜中学社会政治组